12月17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女硕士生翁帆在北京订婚”的爆炸性新闻,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新京报》12月17日)。曹林先生对此大加赞美,认为从这段“老少恋”中可以感觉到“大师身上散发着的人性化光辉和超越世俗的勇气”,令人“震撼”!(《潇湘晨报》12月17日)对此,笔者不以为然。
曹林先生之所以对杨先生的老少恋感到“震撼”,从文中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他似乎对名人“老少恋”有着某种程度的推崇心态。他对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21岁的学生结婚,大文豪梁实秋与比他小30岁的歌星韩菁清的忘年之恋,表现出很强烈的欣赏,所以认为“杨振宁在21世纪为历史再添一段佳话,更是一段美丽的童话”。这一点,是曹先生的个人偏好,笔者不大好评价。同样是出汗,太太小姐出的是香汗,苦工劳力出的是臭汗,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并非因为汗真的有香臭之分,而是出于对出汗人的喜还是厌。或许曹先生是把名人的老少恋当成风流韵事来看待的,这是他的自由,但却没必要为此“震撼”吧?
其次,曹先生认为过去人们把老少恋视作“道德上有问题”,而杨振宁以超越世俗的勇气告诉我们“爱可以超越年龄”,这是人格完全的一种表现。应该讲,现代社会里,民众和社会舆论对与自己的观念、社会的习俗相悖的人和事,已经越来越给予理解和宽容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道德上没有问题,并不代表道德上值得推崇,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超越年龄的爱就比同龄人的爱更令人震撼吗?显然不是。我们不应该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第三,曹先生认为,相对于社会上那些充满了“金钱的狂妄和恶俗的横行”的“泛滥的忘年之恋”,“这份爱是人格魅力的引力,洋溢着知性之美”。笔者对以金钱为基础的老少恋也深恶痛绝,但这同样不能用来证明杨先生的这份感情就是纯净和高贵的“柏拉图之恋”。
总之,笔者认为,在一般人和传统的眼光中,老少恋,尤其是年龄过分悬殊的老少恋,是不大符合社会风俗习惯和公共道德要求的。这种认识并非完全是封建落后的观念,而是有其内在的道理的。年龄相差过大,男女的心智、身体健康、生活规律乃至性的需求等等,都处在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下,确实很难达到琴瑟和弦、鱼水相欢的境界,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想要共同营造美满的生活,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挑战,处理不好会变成负担和折磨。因此,对于老少恋,应该尊重并致以美好的祝福,但没必要大加赞美,因为它并不代表爱情和婚姻的正常走向。(蒹葭)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