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早恋”——关注“花季少年”健康成长之路(下)
透视:时至今日,情感教育、性知识教育应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遗憾的是,它却成了被忽视的角落
面对“情不自禁”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无能为力吗?或者说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是应该从中反思,怎样去
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白?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漩涡,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好地保护自己?
广州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谢国生说,青少年在青春期对爱的渴求、对性的求知欲其实都是正常的,不能把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看作“不正常”,关键是要看教育者怎样合适地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白,正确地引导。
华人美育促进会主席、广州琴星中学校长叶昌奎则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他非常严肃地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早恋”越来越普遍是有内在原因的,一是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二是媒体传播事业的大发展,成人电影、言情小说、成人刊物的泛滥,却没有一定的法规去阻止未成年人获取这样的信息,尤其是网络,一打开电脑,想看什么有什么;三是现在孩子们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前几代人“早熟”了;四是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学生沟通呢?
考虑到“性”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寻求帮助,谢国生还建议可以尝试利用网络空间,学校可以在网络中对学生情感、性知识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让专家在线解答。网络的虚拟性和可匿名性,可以让学生真正敞开心扉。
经验:“舒心苑”———学生心灵的港湾
广州铁路第一中学在学校设立了一个“心理辅导室”,名叫“舒心苑”,为在情感上受困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容而温暖的心灵港湾。据该校德育处主任说:“现在学生们由抗拒和师长沟通,慢慢转变为遇到情感上的困惑都主动求助于“舒心苑”的老师。我们的态度是对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不捕风捉影,不神经过敏,对陷入情感漩涡的学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同时学校还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授青春期生理知识、性知识;还不时组织辩论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去认识什么行为对自己有害;学校还请来东山区计生局的专家开办性知识的专题讲座,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12月16日《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