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省统计局出具了一份名为《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报告,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了GDP高增长所带来的负效应,如耕地锐减、能源困局、环境污染等。省委一位主要领导坦言:“我们省既有要素紧缺这类‘成长中的烦恼’,更有粗放经营这类‘发展中的误区’。”《代价分析》课题组成员朱天福认为
,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资源消耗强度,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12月8日《都市快报》)
在每个经济年度收尾之际,各级政府总要依照惯例,盘点一下各项政绩指标,算算GDP增长幅度有多大。考核政府绩效,定期盘点十分必要,然而一些地方在总结时报喜不报忧,公布的都是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发展收益,对于环境污染、能源损耗等不利数字往往一笔带过。公众看到的永远是喜人成绩,却无从了解,为取得这样的政绩,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大的成本。该省为公众报告GDP过万亿元的喜讯,不忘公布GDP高增长带来的负效应,让大家在得与失之间权衡利弊,对发展质量作出全面评估,是对公众负责任、对历史负责任,同时向各级政府部门发出了信号:科学地看待GDP,既让这种数字化的发展指标考量政绩,也要清醒地看到数字化繁荣掩盖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有效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短视现象和短期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成长中的烦恼”和“发展中的误区”。
任何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近年来某些地方官员为了“多快好省”地出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短线窜红,不惜透支发展资源,擅自放宽执法尺度,包庇小造纸企业等污染大户违规排放,对安全防护措施不达标的小煤矿不管不问,在招商引资中甚至肆意牺牲工人权益以“优化”投资环境。矿难频发,污水横流,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生命安全难以保障。当一个个经济发展指标往上窜时,一些老百姓却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为了今天多挣的1元钱,明天就要付出10元的代价,那些带血的GDP、散发着污水浊臭的GDP、把资源吃光扔净不给后代留一口饭的GDP,是一组扭曲了的数字,让人恐惧。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优点勿需赘述,其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如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能衡量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等。我们如今“不以GDP论英谁”,并不等于它不重要,政府有责任把GDP增长的真实成本告诉公众。只有充分吸纳群众智慧、力量进行过滤,我们才能挤净GDP中的浮华与水分,用绿色GDP修正传统GDP中的缺陷,让所有经济发展指标都能准确地指向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