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讯
“城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好,平常老师是怎样培养的?”“农村孩子学习基本功扎实,中考和高考升学率高得让城里学校望尘莫及,我们来向你们取经……”原来只给乡下学校送一些图书、桌椅教学仪器或者是捐点钱的“城乡结对”方式现在变得越来越深入了。昨天下午,青岛39中的37名
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的农村结对帮扶学校平度市白埠中学,两所学校以互派老师深入对方课堂的方式来寻找和弥补城乡教育中各自存在的不足。
据了解,自从去年我市推出城乡结对帮扶政策以来,市内四区的全部二百余所学校都与郊区城镇和农村的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在整个帮扶过程中,市内学校对结队帮扶的郊区学校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不少农村学校建立和完善了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送来了教学课件,给一些贫困农村的学校更换了学生使用的课桌椅,帮他们建立了图书室等,不少市内学校还把结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拉到青岛一起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但从总体情况看,市内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还只停留在单方的经济援助上。结对帮扶活动怎样才能从单方变成双方互动,充分发挥对方的优势,成为推动结对帮扶继续走向更深层次的一个难题。
39中校长赵强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经济援助外,他们更加重视的是结对学校之间优势上的互补,他们与结对学校开展的互派老师进入对方课堂,让双方老师互相给对方学校学生上课等这样的形式,正是提升结对帮扶的内涵。“如果城里学生的学习基本功能像乡下孩子一样扎实,如果乡下学校的课堂能像城市学校课堂那么活跃,如果城乡的老师互相把对方的授课优势引进各自的课堂,我们的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39中的胡老师在给乡下孩子上完课后连称自己从乡下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她的那些城里学生最欠缺的。(记者姜宝虎)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