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的青年志愿者来到四方区海伦社区,为居民提供了验血型、测血压、测身高、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多种医疗服务。臧磊摄
|
晚报讯 昨天是“国际志愿者日”,7支志愿者队伍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下到社区,为市民提供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十三余万名志愿者,辐射各个年龄层次和各个行业,其中以青年为主。这十三万志愿者总共向社会提供了一千万小时以上的服务时间。近年来,我市还形成了“奥运小蓝帽”、“艺润心田”、“健康彩虹”、“美丽心灵”志愿服务品牌。(冷雪)
“我不刻意追求在哪一天”
———记长期服务于敬老院的志愿者张其超
“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太难。”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曾为社会、公众服务,每年的“3·5”、传统节日,献爱心的活动更是频繁。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他们来说,天天都是“节”,都是“纪念日”。昨天,记者在海伦路社区敬老院遇到了两年多来,一直为老人们服务的大学生张其超。
陪老人聊聊天
张其超是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来自东营。刚来青岛没多久,全班就组织了一次活动,慰问海伦路敬老院里的老人。这次活动之后,张其超和同班同学边冯博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其实这里洗洗浆浆的工作不需要我们做,我们来了主要是陪老人聊聊天。”张其超说,他们是不定时来敬老院的,功课不忙时一周来一两次,遇到考试复习,可能两三个星期才来一次。张其超说,他一去,很多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有几个老爷爷见到他就来精神。“其实,和他们聊聊天,给他们修剪指甲,帮他们搓搓背,像一个孙儿一样去陪伴他们一下,对这些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张其超说,自己在青岛上学,每年只有两次假期回老家才能见到爷爷奶奶,算起来,自己和敬老院里的老人相处的时间比亲爷爷奶奶还要多。
付出总有回报
张其超和这些老人在一起,也有些有趣的“烦心事”———老人们好争风吃醋。“有时候我带一大袋子水果过去,分来分去总有人不满意,说我偏向。”张其超说,敬老院里有三十多个老人,凭心讲,他和“爷爷”们相处得更亲密,而对年纪大的老人家,他更是悉心照顾,经常惹来其他老人“眼红”。
敬老院里90岁的孤寡老人赵瑞明是他最关心的一个。昨天,张其超一来到敬老院,先一头扎到赵瑞明老人的房间,帮他穿衣服,剪指甲。张其超说,老人近期摔了一跤,一边身体活动不灵活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我曾经告诉他,只要他活着,我就来敬老院看他。他听了很高兴,说自己还能再活几年。”
说起赵瑞明老人,张其超又说起了去年去世的一位老人。“我见他最后一面是寒假回来,他还给我留着敬老院过年发的糖。”张其超说到这里,有些哽咽,他说,通过一次次的相处,他也收获不少。
不在乎哪一天
现在,在张其超和边冯博的影响下,二人所在班级很多学生都成了敬老院的常客,很多能歌善舞的同学来给老人们演出。记者了解到,“3·5学雷锋纪念日”、“老人节”这样的日子里,张其超是从来没有在老人院出现的。“我不刻意追求要在哪一天有所表示。”张其超说。
敬老院的徐助理告诉记者,敬老院每年迎来众多的献爱心的集体,但像张其超这样数年如一日坚持着的却是凤毛麟角。每逢节庆的日子,很多单位都会来献爱心,出资出力,对此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都很感激;对于张其超们,则不仅仅是感激,更是敬佩。记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