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后,媒体上频频有性调查情况披露。
如12月1日某报就刊登:记者在郑州市部分高校就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一事进行了调查,发现女大学生们不再是羞答答难以启齿,大部分人对该行为表示理解。
11月30日的《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五十中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0%的中学生赞成婚前
性行为,我国中学生中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占6%~10%。
11月28日,《重庆商报》披露,性教育专家的权威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11.3%的大学生表示已经有过性行为。
为向国人宣传“防艾”知识,进行—些性调查本身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性调查怎么总爱以大中学生为对象?是因为大中学生年轻没有城府,较易袒露自己的性信息,较好取得调查结果,还是认为大中学生的性观念较开放,是“放荡一族”和预防艾滋病需要盯紧的人群?
依笔者看,第一点较实际,第二点值得商榷。以为大学生是艾滋病高危群体,恐怕有失准之嫌。在上述消息中,南京五十中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只有6%~10%;大学生是11.3%。绝大多数大中学生在性问题上还都是语言的巨人,行为的侏儒。如把这样的人群列为“防艾”重点,怕要选错“靶子”的。
性调查总拿大中学生做对象很不足取。一是大中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不能代表国人的性观念、性行为。就说性伴侣拥有比例可能比学生更大的官员吧,他们在性问题上与学生们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行为的巨人,语言的侏儒。
这一情况告诉人们:在大中学生中取得的性信息数据,对于反映国人性情况,对于确定“防艾”重点,指导意义不大。
二是总拿学生的性调查结果说事,弊大于利。大肆渲染八九成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结果,怕是要误导学生与世人的。它带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年轻一代没把性太当回事,甚至说孩子们是性开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淫乱一代。
这除了会亵渎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态度外,还会让学生误以为不性开放就有落伍的危险,从而加入性轻率一族,这是极其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 【作者:赖俊杰】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