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版)问: 您认为青岛在吸引投资方面有哪些优势?夏耕答: 尽管青岛只有 100
多年的历史,但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尤其是近现代的产业发展得很好,如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大染房》就讲的是青岛的纺织业。资本总是选择那能够增值的地方投资,而青岛在吸引外资上
是卓有成效的,如
2003 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47.4% 来自外资,涉外税收对财政的贡献度达到 38%,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占全市城镇以上职工人数的 45%
以上。具体而言,我认为青岛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港口优势。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与世界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50
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2003 年港口吞吐量达到 1.4 亿吨;国际集装箱运量 424
万标准箱,仅次于上海和深圳,居大陆港口第 3 位、世界第 14 位。
第二,品牌优势。青岛是拥有中国名牌最多的城市之一。孕育了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双星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已拥有 6 个国家驰名商标,31
个中国名牌产品。
第三,资源优势,青岛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如海洋资源、矿产资源,而且土地面积比较大,土地总面积 10,65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土地面积 1,102
平方公里,并拥有 870 公里海岸线和 375 平方公里滩涂。人才资源也比较丰富,在青岛有 28 所高校,19 万在校生,77 所中等职业学校,有 38
位院士。我们还推行从外地引进人才,如每年从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约 1.7 万人,目前在青岛长期居住的韩国人超过 3 万人。
第四,海洋科技优势。青岛是中国的海洋科研教育基地,集中了全国 1/3 的海洋科研机构和 50%
以上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设在青岛,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材料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2003
年,国家已正式批准在青岛建立国家海洋科研中心。
第五,开放优势。青岛是中国大陆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的城市。最近又被国家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吸引了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青投资发展,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 71 家,有 45 个国家和地区近 1,600
家商社、公司和金融企业在青岛常设办事机构。青岛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86 亿美元。当然,这与上海相比还有差距,但与其他一些城市比还是有优势的。
问: 青岛成为中国主要的外商投资地与青岛市政府的努力分不开,请谈一下青岛为投资者服务的主要做法?
答: 确实,我们针对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别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战略,
而且每年有调整。近几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把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外商投资软硬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以“转变职能、规范审批、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五项工程”,加快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四型机关”建设,推进“快办理、快审批、快落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三快一提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国内交易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具体而言,首先,完善了外商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办好外商行政服务大厅,建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超市”,设立了外资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改进已开通的外商投资服务电话,重点解决好外商投诉积案,建立外商投诉通报制度。建立了市长与外企见面会,开通了
24
小时中、英、日、韩四条外商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诉受理、协调、处理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问卷调查、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协调问题,处理投诉,受到了外商好评。
其次,加快推进了“大通关”。逐步建立了青岛口岸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提高了口岸验放速度,如出关现在只要 2 小时,进关也只需 24
小时。加快实现了电子报关、报检,建立完善加工贸易大手册、绿色通道、双 A
类企业认证等制度。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尽可能地与企业实现网上申报、备案、审批、年检,进一步规范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为外商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
再次,努力降低外商投资成本。逐步降低了交通、通讯、电力、金融、市政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同时,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继续清理和规范了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
强化了涉外行政工作能力。
第四,认真解决外商居住、就医和子女就学等问题,营造亲商氛围,改善外商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目前,我市各区、市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外国人居住小区。在我市就读的外籍学生共有
3,000 余人,其中在公办普通中小学就读的外籍学生 1,600 人,占
70%。在卫生医疗方面也有较大改进,在一些区、市已经建立了外国人病房,专门配备懂外语的医生、护士进行服务,而且一个有 1,000
张床位的国际医院也正在建设之中。
问: 现在,能源短缺日益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挑战,请问青岛市政府如何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答:
今年以来,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电力短缺、涨价现象,青岛没有,这一点我还是比较骄傲的。虽然今年青岛也出现了短期电煤供应不足,但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增加电煤供应,保证了全市主力电厂和地方热电厂在用电高峰满开满发,没有出现缺煤停机现象。另一方面,制定出台全市企业夏季用电应急方案,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对高峰用电实施削峰填谷,收到了积极成效。因此,虽然我们的电也绷得很紧,但电力供应一直保持正常,而且保持了电价稳定,在
7 月份全市电力供应高峰期,市民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我市将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电源建设方面,我们正开工建设两台 30 万千瓦机组,另外还有两台 60
万千瓦等级发电机组项目将在国家批准后开工建设。预计到 2007 年,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318 万千瓦。在电网建设方面,2005
年山东省电网将投产一条向胶东半岛和我市输电的 500kv 线路,提高输电能力 200 万千瓦左右。2006 年我市将在胶南建成投产第二座 500kv
变电站,增加省电网向我市输电能力 200 万千瓦左右,届时省电网向我市的总输电能力将达到 400 万千瓦,而今年全市电力最高负荷为 280
万千瓦,因此将来电力供应将得到充分保障。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