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枫 济南报道
在华夏证券分析师吕爱文看来,股份换资产方案的突然中止,是中国重汽赴香港整体上市正在加速的信号。
在ST重汽恢复上市后仅一天,中重汽董事会即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止<以股份置换资产的实施预案>的议案》。
通过向中国重汽定向增发国有
法人股,收购中国重汽所属车桥厂、锻造厂、离合器厂、设备动力厂等资产,进而使ST重汽完善自身产业链条的第二步重组进程,面临突然死亡的威胁。
谁在反对股份换资产方案?
重组伊始,既定的股份换资产方案为何突然意外地被中止?
ST重汽董事会给出了如下解释:“由于部分中小股东包括基金来函、来电,指出2003年12月29日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公司关于重组后以股份换资产的实施预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并且如果实施,将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摊薄每股收益,不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在ST重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三家属于基金,但记者分别致电后均未获得“确实反对股份换资产方案”的回应。随后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ST重汽董事会办公室,但工作人员并不愿意透露到底是哪家小股东持反对意见,只是说到12月2日开股东大会时自然就会清楚各方的意见。
根据记者获得的消息,在ST重汽恢复上市前两天,多家基金和券商的研究员都曾对它调研。10月26日,由中金公司牵头,机构投资人与公司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对话。此次会议,ST重汽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出面,与多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其中包括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ST重汽第一大流通股东科瑞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方)、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和广发基金等。有与会者说,当时大家都认为“ST重汽行业背景较好,股价基本反映了公司的投资价值”,但没有人表示反对“以股份置换资产”的方案。
但在三天之后,基金的意见成了中止股份换资产方案的挡箭牌。
东方高圣的吕爱兵研究员认为,所谓的《关于中止<以股份置换资产的实施预案>的议案》是在中国重汽主导下推出的,流通股东的意见只是借口而已。吕爱兵分析,如果中国重汽不希望能通过《以股份置换资产的实施预案》,在其控制之下的董事会就不会通过这样一个决议,即使有流通股东质询,最后也还是要通过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来实现,要想在股东大会上将此事作为一项议案也需要持股5%以上的股东提议,而ST重汽三季度公告显示,公司前五大流通股东合并持有公司股份尚不足3%。
至于公告中列举的中止股份换资产方案的原因,有分析师认为过于牵强,“股东大会通过这一预案已有一年之久,在当时并没有听到流通股股东反对的声音。现在公司刚刚复牌,就决定中止这一预案,个中内情以一句‘充分考虑中小股东意见’带过似乎并不能令人感到信服。”
留下好资产以备海外上市
在华夏证券分析师吕爱文看来,股份换资产方案的突然中止,是中国重汽赴香港整体上市正在加速的信号。
吕爱文认为,在中国重汽的资产中,车桥厂的盈利能力是最强的,从现在的思路看,中国重汽之所以将车桥资产放到A股的ST重汽,很有可能是为接下来的整体上市铺路。下一步,中国重汽在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后,将车桥厂等优质资产连带拥有的ST重汽63.78%股权,打包后以中国重汽的名义到香港上市。与此相关的一个消息是,当记者试图联系采访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时,被告知“马总最近很忙,正在跑香港整体上市的事”。
一位汽车行业的研究员分析说,如果继续执行股份换资产方案,中国重汽的资产虽然得以进入A股公司,但不会获得一分钱的现金回报,而如果要打包后拿到香港发行H股,将能募集到巨额的港币,显然后者更能吸引马纯济的目光。该研究员认为,股份换资产方案只不过是虚晃一枪,可能是当初借壳时为了获取外界认可而画下的“大饼”,并不能充饥。现在ST重汽既然已经成功恢复上市,真相也就“适时地”露了出来。
让中国重汽从A股“移情”到H股的原因之一就是潍柴动力()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潍柴动力的大股东是中国重汽的全资子企业,今年3月份在港实现IPO,发行价高达10.5港元依然获得了600倍超额认购,募资到了11.6亿港元的现金。与潍柴动力同样快速增长的中国重汽显然希望能借鉴其成功经验。在11月15日,潍柴动力的股价已经飙升至17.35港元,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1-9月份,ST重汽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54亿元,而整个中国重汽集团实现的销售收入已达169亿元人民币,完全有整体上市的先天条件。马纯济曾对外宣称,“我们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让中国重汽跻身世界500强。”其资金支撑之一将来自海外上市。
有专家认为,在原“以股份置换资产”方案搁置后,如果此次海外整体上市无法成行,ST重汽将有可能采用对现有股东增发(含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形式,或效仿宝钢股份推出高比例配股方案来解决所需资金,实现在A股市场的整体上市。
车桥资产真相
对于中止股份换资产方案的原因,ST重汽在公告中解释为此举将会“摊薄每股收益”,损害小股东的利益。那么,原计划置入ST重汽的资产质量到底如何?
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卡车公司桥厢厂(即拟通过以股份换资产进入ST重汽的车桥厂)今年1至9月份的经营情况如下:累计生产各类车桥8.9万余根,平衡轴2万余根,已超过了年初制定的年产10万根的计划;年计划销售收入12亿元,就实际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年计划利润指标2亿元,实际实现利润2.5亿元。而另据记者了解,是这个桥厢厂,2003年底的净资产也不超过2亿元。这就是说,该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以1-9月份实现的利润简单换算一下,该厂全年利润将超过3.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在150%以上。
有专家介绍称,随着经济大环境回暖,重卡产销量近几年一直高速增长,1999年至2002年,国内重型汽车产销量以年均8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增幅高居汽车行业之首。今年前三个季度,由于国家重点项目投资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公路运输车辆异军突起,重卡市场更是走出了独立于整体汽车市场的行情,累计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47.7%和138.7%。而作为整车最重要的零部件总成之一,车桥一向是制约各重型汽车生产厂家的关键所在。整车要上量,车桥是重中之重。正是这一背景下,为重型卡车配套的车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其价格也随之上扬。
就在近期,中国重汽还斥巨资,购进大批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在桥厢厂二期规划购进20余台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的基础上,再次购进制造设备100余台,开始实施第三期技改,计划12月中旬通过批量生产验证,将新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桥生产线,而新车桥是为适应《新公路法》而自主开发的,承载能力更强,预计2005年,车桥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7万根以上。
在券商研究员看来,车桥资产更强的盈利能力,使得下一步对车桥资产的收购与否成为ST重汽投资价值的分界线。没有这部分资产,研究员们倾向于认为“目前股价已经反映了公司投资价值”,投资评级“中性”。如果车桥资产如期进入上市公司,ST重汽投资价值值得看好。研究员判断的依据是,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ST重汽1至9月份实现净利润1.2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6亿元将没有问题,如此一来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则有望达到0.63元/股。而如果通过以股份换资产,定向增发2亿股,则公司总股本将达到4.54亿股,考虑到车桥厂的盈利水平,其每股收益则有望超过1元,这将大大超过了公司目前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