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白电”落户青岛 上汽巨资投向烟台……
在长三角、珠三角面临土地、电力紧缺,中西部投资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山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产业转移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而必须“抢”字当头
向左走?向右走?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二次转移将转向哪里?
近期,山东倾力打
造的半岛制造业基地开始成为资本流向的新亮点。
11月8日,TCL宣布与青岛威士电器合资,投资2亿元在青岛建立电冰箱生产基地———TCL电冰箱青岛工业园。
10月31日—11月5日,由山东省工商局组织的庞大的政府经贸代表团奔赴广东招商,5天的时间里签约项目220个,引资226亿元。
此前的10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烟台———上海经济合作洽谈会上,40亿汽车投资大单投向烟台,大单中包括了上汽集团总公司和上汽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5亿元和12亿元的两个汽车工业园。而且业内人士分析,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后的在华第一个配套项目,很可能将落户山东。
一连串的产业资本转移使山东省政府全力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对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省政府的期望是承接两个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拥有地缘优势的山东而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并不难,山东已拥有大批日韩企业。难得的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相比发育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吸引两地企业北上就成了山东极力解决的问题。
现在,机会来了。
烟台范本
从上海归来的十多天里,烟台市副市长刘筱杰一直沉浸在喜悦里。随着10月28日与上汽集团签订投资协议,烟台的又一产业链———汽车产业链构建完成。
对完善的产业链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烟台有几个成功的范本。浪潮LG数字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烟台的手机制造企业,现年产手机150万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在浪潮LG的带动之下,2003年5月9日,总投资2999万美元的韩国泰信电子项目也在烟台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CDMA手机1000万部,使烟台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通讯工具生产基地之一。
LG、泰信两大IT产业集团抢滩烟台,带动了韩国、欧美的IT企业跟进。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外IT企业与烟台洽谈投资事宜。据了解,烟台开发区占地7平方公里的IT产业园已经破土动工,上半年已经有3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8600多万美元。
“产业聚集度越高,产品配套能力越强,越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刘筱杰说,这就是企业为什么爱“扎堆”的理由。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在谈到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时,说:“海信在山东生产手机比在广东生产,成本每部高出20元,原因在于广东的产业聚集度比较高、配套能力强,所以,海信把手机生产基地搬到了广东。”相比珠三角、长三角,业内人士认为,配套能力低是山东半岛制造业的软肋。
世界汽车巨头“通用”的落户,并没有让烟台市政府放心,因为烟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太少,东岳汽车公司不得不对外采购大量零部件,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烟台与上汽签订40亿元投资协议时,内部人士这样分析其中的原因:上海汽车产业日益视烟台为其异地扩张的合作伙伴,相对于烟台的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其汽车配套生产行业目前还不相匹配,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事实上,40亿元投资也全部是汽车配套产业,投资项目包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设零部件工业园,为通用东岳公司实施配套生产;上汽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将在烟台福山投资12亿元建设一家汽车工业园;上海航空发动机总公司将在福山投资2.8亿元建厂,生产汽车外壳冲压件;上海信维汽车服务公司将在烟台芝罘区投资10亿元,建设高科技汽车电子产品基地。
刘筱杰表示,随着上汽40亿配套项目的建设,目前烟台市形成了以上海通用东岳、北方奔驰、舒驰等为龙头的整车制造体系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体系。
产业机遇
长三角的上汽40亿元巨资投向烟台,不仅完成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链的完整转移,而且实现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梦想。
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在最近的“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向媒体表示出山东对半岛制造业基地所寄予的厚望:目前国内几大经济区域竞争激烈,而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正是山东主动参与竞争的重要举措。半岛地区是山东经济的龙脊,完全有条件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隆起带之一。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不仅承接日韩产业转移,而且承接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的二次产业转移。孙守璞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格局,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世界看好中国、台湾看好大陆、南方看好北方”的局面。在长三角、珠三角面临土地、电力紧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投资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山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产业转移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而半岛制造业基地必须发扬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抢”字当头。
◆导报记者孙秀红济南报道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