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铁生,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 那时我还是个16岁的中师生,却被深深地感动了。史铁生写他那段知青生活,应该充满着憎恨和阴冷的情感,他就是在那时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但文中却没有一丝的阴郁与灰暗。对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他怀着那么深、那么质朴的爱
,质朴得几乎模糊了它的外在形式,它是小说,当散文读更让人荡气回肠。那份默默的情,持久而强烈地震撼着一个少年的心灵。从那以后,史铁生成了闪耀在我阅读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星。他每有新作发表,尤其是散文,我都找来一读。 史铁生19岁上失去了行走能力,人生刚刚开始,仿佛都已结束。活着还是死去?在一座名为地坛的园子里,这个坐在轮椅上、自感被命运抛弃的年轻人成年累月想着的就是这样的问题。15年后,他终于将这份心灵档案公布于世,这就是那篇长达15000字的《我与地坛》,这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最为震撼心灵的散文。郁达夫先生说,好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为好作品体现了作家的生命意识,融进了作家的血和肉。史铁生像一个“外科医生”,拿起冰冷的解剖刀,将自我置于灵魂的“祭坛”上,作着无情的解剖与拷问。他曾有一本书,书名就叫《答自己问》。《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与地坛相约,一次次地与园神讨论人的种种痛苦和不幸。但讨论的前提是他得以自己为标本。这真是一次残酷的命运之约。从自身的不幸出发,他说,假如世上没有了残疾、丑陋和愚钝,大家都一样地健康、漂亮、聪明,都一样地幸运,这世界还有差别吗?而一旦没了差别,世界还会有生机吗?恐怕所有的人间剧目都要收场。苦难是必须的,世界的运行需要它。接下来就有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等在那儿:谁去体现美好?谁来担当不幸?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又在哪里?这是一段涅式的心灵史,记述了他的个体生命为什么不死却活着、到怎样活下去的激烈冲突。———谁不想有好的命运?谁是我们一生幸福与痛苦的设计者?曾是困惑着我的人生之谜。史铁生的《好运设计》一下子将我从黑暗幽深的生命隧道,引入到光明的开阔地。作者从出生、生活环境、幼教等一个个假设写起,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悲哀、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无法实现自己价值的痛苦。那么,人生注定是场不可避免的悲剧?不!作者告诫我们,不管怎样,都必须牢记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天灾人祸、偶然事件,或许是一种悲剧,但作为人,应有信心、有力量去超越它,去为自己争取一种圆满的结局,好运的设计者就是我们自己。
轮椅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使其远离世俗的纷扰,对生命作更深更远的玄思,于是又有了近年来的人生笔记《病隙碎笔》。这是他在病魔困扰,隔几天便需作一次血透的痛苦间隙中写下的,是用随笔写出的哲学笔记。其思考的范围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命运、爱情、疾病、信仰、健康……洋溢着智慧、宁静与安详之美,体现了史铁生散文一贯的个性风格,那就是充满了思辩色彩和自叙传的鲜明特点。他把自身分为两种存在,一个是灵魂的“我”,一个是肉体的“我”。灵魂的“我”出离肉体,换一种眼光,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现实中的史铁生。无数个日日夜夜,两个“我”进行着面对面的对话。这些人生思考已超出一己的“小我”,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境界,是向人类现出的人文关怀的微笑。
今天很少能读到像史铁生这样的让人感动的作品了。现在以水为墨,用“技术”、靠“话语”,在坊间流水线似地生产、“结构”出的作品太多了。那些“写家”的心早成了一块永远也焐不热的又冷又硬的“石头”。史铁生却不同,他以血为墨,篇篇都是从自己温热、宽厚的生命中流出来的。他在自己的精神宇宙中走得太远太远了,他的世界很大很大,简直浩瀚无边。
岁月悠悠,从不谙世事沧桑的少年,到今天已届不惑之年,对史铁生依然兴味不减。人生路漫漫,自己常有种“在路上”的感觉。阅读史铁生,让我珍惜生命,乐观地面对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