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2005年招考公务员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据报道,此次招考共涉及103个部门的8400个职位,共有54万多人次通过网络提交了报名材料,有31万多人通过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其中有两个数字最为引人注目:一是报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26个热门部门的报名合格人数与计划
录用人数之比都超过了100:1,最受青睐的是人事部,比例高达322:1。人事部里有一个司,这次只招录一名公务员,报考者却有1479人。二是测绘局、地震局等单位,在招录中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报名人数多达不到计划录用人数,最惨的是某省气象局,竟然没有一人报考。
都是国家机关,都是财政开支,都是革命工作,都是重要岗位,为什么一边是千人同挤独木桥,一边却敞开大门无人问?是因为这些人都热爱人事工作?还是因为这些人都有人事管理的特长?或是因为这些人都觉得人事工作艰苦,想抢重担挑在肩?
我想,不用说大家也明白,这么多人是奔着什么去的。我们当然不能责怪他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在我们的社会体系中存在着高低之差,那就得允许人们追高弃低。
眼下在某些地方,机关与机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别多是非常明显的。先说经济差别,同样年龄、同样工龄、同一级别、同一地区的公务员,在这个单位工资和奖金一年可能拿1万元,到那个单位却可能拿3万元甚至更多。再说“政治差别”,同是人数差不多的部门和单位,这里每年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人被提拔到各个领导岗位,而那里却连续三五年没有一人得到提拔。还有些部门,只要能进得去,无论干得好与坏,出来就能得个官。至于那些无形的差别,就只能用“说不清来历”的财产来衡量了,诸如,在这个部门,天天有人请,经常有人送,而到了那个部门,主动去说话都没有人愿意搭理你。
在我看来,差别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种是制度的差别,一种是人为的差别。制度的差别是因为有政策为依据。比如,管钱的部门就可以多发钱,管人的部门就可以提拔人,管房的部门就可以多占房,管车的部门就可以多坐车。目的当然是为了调动这些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人的欲望却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一个月发100元奖金的时候,想要200元;发了200元,还想要500元;给了1000元,又说某某部门已经达到3000元。再就是个别地方的个别部门和单位,把公共权力当成自己的权力,变着法儿地揽权、专权、弄权、卖权,导致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绝对化。取之不尽和随意滥用的公共权力资源,已经把一些部门和掌权者捧上了天,不仅令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心生羡慕,也令我等羡慕不已。
322:1这一比例,算给我们敲了一声警钟。首先,应该用政策和制度来保证部门平衡。既然都是公务员,既然都吃国家饭,那就得统一管理、统一待遇,如果谁管山就可以“吃山”,谁管海就可以“吃海”,那就没有人去为民执政了。其次,应建立强而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什么公共的权力却总能给某些个人带来好处?原因就在于权力过于集中、过于隐蔽、过于安全、过于好用。太多的人只注意羡慕有权者、追捧有权者、乞求有权者、报答有权者,却很少想到去监督有权者、制约有权者,不是去阻止有权者的权力滥用,而是想诱使有权者滥用权力以达到个人目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警惕。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