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6月30日讯
6月25日下午,市关心下一代革命传统报告团成员周保章与市南区的小学生们坐在一起,讲起了周恩来总理如何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故事。作为周总理的侄子,周保章从亲身经历的小事出发,告诉孩子们要向周总理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节约、不要浪费。像周保章这样活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领域的
老干部、老革命、老教师等,在市南区有600多名,此外,还有近300名社区教育义工担任了未成年人的社区教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在实践中,市南区不断整合社会综合资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构筑社区大课堂
1996年,市南区结合创建文明城区,在全区提出了“政府协调、教育主管、社会参与、共育人才”的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思路,并建立了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区变成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大课堂。目前,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126个居委会都派驻了社区教育助理、社区教育辅导员和社区小助理。社区教育助理由区教体局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辅导员由各学校团支部选拔团员青年教师担任,社区小助理则面向少先队员竞聘产生。这三支队伍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个体从业者张泓和就读于香港路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有个共同的爱好———
看书。每个周末张泓都会带着女儿到香港路小学的社区阳光图书馆一起看书。这是市南区启动“一刻钟阳光读书圈”工程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好处。通过市区两级政府投入、社区捐助、整合资源等途径,市南区已经在全区建立了100个社区图书室,形成了“一刻钟阳光读书圈”,成为未成年人读书的好场所。通过挖掘资源、广开渠道,市南区已构筑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基地。目前,该区拥有10所市民文明学校、14处社区特色教育基地、42处社区实践基地以及18处双休日英(日)语角,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绿色环保教育基地等八大类网络。社区,正在变成一座大课堂。营造社会大环境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是未成年人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为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市南区实施了系统的家长素质教育工程。通过整合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各方面资源,市南区已创办家长学校32所。在家长教育实践中开展了 “义工妈妈”、“同心育子”、“爷爷奶奶课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同时,建立了“成功家教”报告团和“真情家教”讲师团两支队伍进行家庭教育系列培训。目前,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的家长教育活动正在全区展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全社会都来营造良好的环境。市南区人民法院自成立少年法庭以来,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特点,在庭审中实行“圆桌式”审判,并在全国率先引入“人格调查制度”,委托专门人员对其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交往、成长经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确保量刑时更加准确、适当。2001年,又成立了市南区人民法院阳光学校,开展判后延伸教育,在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处以缓刑和管制的同时,向其下达“社会服务令”,到“阳光学校社会义工工作站”,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一定的社会义工服务,达到惩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构筑起思想道德建设大格局
近几年来,市南区逐步摸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通过机制创新,市南区构筑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格局。市南区确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评比之中,并与单位、个人的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相衔接。严格的考核机制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同时,市南区还确立了较为科学的运行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学校教育这个中心,并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连。为保障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畅通,在市南区教育网上设立了各学校的公开信箱,创办了市南社区教育信息,并制作了校长连心卡、家校沟通卡。通过这些措施,形成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 本报记者
姜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