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国有经济战线有序收缩且布局趋向合理
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均大大增强 青岛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国企改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方针,多层面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我市国企改革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形成,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国有资本明显向大企业聚集,国有经济战线有序收缩且布局趋向合理,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
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重点在三个层面上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大型企业坚持推进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为导向的改革,完成产权多元化改造,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中小企业和劣势企业退出国有经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资产经营公司退出过渡性体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我市注重转换经营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安置职工,并紧紧抓住加快发展三大特色经济、打造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的机遇,不断增强和放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从国企改革的政策体系上看,近年来,我市相继制定了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国有工业企业规范破产政策、利用土地安置困难企业职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年薪制,期权期股激励措施,为改制企业减债、减税、减费措施等政策文件,逐步形成了全市国有企业改革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从企业层面看,我市绝大多数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截至目前,在527户市属工交企业中,通过改制、利用土地安置职工、破产等方式实现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达到386户。如今,这些改制企业正在茁壮成长。根据我市有关部门对30多户已经整体退出的国有小企业的调查统计,退出后的企业生产、销售、效益指标都普遍高于改制前企业自身水平和全市平均水平,企业发展速度加快,职工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国有资本总量看,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仍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资本总量的43.1%,但国有资本已经明显向大企业聚集。目前,全市十大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610亿元,占全市的32.1%,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4.4%,如果剔除十大企业集团,剩余国有企业资产仅占全市工业资本总量的11%,仅占国有资本总量的26.6%。
从国有经济所处的领域看,10年来,我市国有经济战线有序收缩,布局趋向合理。按照国企改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发展思路,针对国有企业小而散的现状,我市分门别类进行改革调整,对无发展潜力、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兼并破产、资产重组,国有经济不断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目前,我市国有企业从事行业已从10年前的195个减少到142个,退出了53个竞争性行业。
从国有企业影响力和控制力看,我市围绕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要求,坚持以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为主线,按照“十大”、“十强”、“十高”三个梯次扶持培育大企业和后备军,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并使一批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从而使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2003年,我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十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04亿元,其中本地口径实现销售收入93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6%;实现利税81亿元,实现利润34亿元,分别占全市比重的48%和43%。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年,我市又成立了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搭建“工作、资金、产权交易”三大平台、为部分劣势企业开设“快速通道”等多项措施,使国企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国企改革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市国有大企业改革全面铺开,部分资产经营公司的改革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120户中小企业进入产权改革程序,为全面完成全市的国企改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