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对测试者进行测试(董世彪 摄)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测谎仪的印象只停留在影视作品上———一台电脑,若干条电线连接在被测试对象身上,说实
话亮绿灯,说谎话亮红灯。
10月28日,记者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心理专家丁同春和被称为“中国测谎第一人”的张祖丰,驱车200公里赶到河北正定县公安分局刑警队,用测谎仪破了一起杀人案。
案件还原井下现女尸
10月25日,京石高速公路正定路段的一处井盖下发现一具女尸。警方从尸体的衣着和随身物品已经认定,尸体是5月28日失踪的高一女生小娜(化名)。
时隔5个月,案发现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小娜的尸体已经高度腐败,无法确定死因。出于破案的需要,发现小娜尸体的消息被封锁。锁定嫌疑人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初步锁定两名嫌疑人:5月28日下午与小娜一起离校的老乡祁峰(化名)和小娜的同班同学王明(化名)。
已经就读大学一年级的祁峰告诉侦查员,事发当天他听说小娜腿疼就骑自行车送她去医院,晚8时许他把小娜送到学校附近后离去。升入高二、可能与小娜有感情纠葛的王明称,28日下午以后就没见过小娜。
表面证据不足以支持杀人动机,警方觉得很棘手,决定请来测谎专家。
测谎直击 布置测谎间:清空室内所有陈设
10月28日下午3时,两位专家在案发现场勘察1个小时后返回刑警队。由于测试需在21℃至25℃之间的环境进行,否则被测试人的人体反应不明显,而刑警队办公室尚未供暖,专家决定将测试安排在宾馆内。张祖丰说,被测试人的体能也很重要,一定要吃饱饭,如果没吃饱饭,四肢的供血不很充足,对测试很不利。
进入宾馆后,专家开始着手布置测谎间,首先是把空调温度调高,其次是清理室内的陈设:把电视和床搬走,用床单遮住镜子。他们说,这是为了防止被测试人对着镜子“琢磨自己”。
初识测谎仪:铁盒+感应器+电脑
之后的1个小时,两位专家开始准备考题,共60道。“如果我们说‘谈不拢’,被测试人能听懂吗?”为让问话尽可能贴近当地语言习惯,专家与侦查员开始推敲字句。
当两名嫌疑人被带到宾馆等待测试时,专家终于拿出了测谎仪:一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铁盒子,一边连着几个类似医院做心电图的感应器,一边连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测谎仪通过监控被测试人的脉搏、呼吸和皮电变化来判断是否说谎、还原案发经过。
测谎进行时:90分钟锁定嫌疑人
王明是第一个被测试的对象。一小时后,王明因脉搏等3项指标反应正常被排除嫌疑。
“叔叔,我想上厕所行吗?”祁峰一进门就钻进了厕所,出来后又要水喝。测前谈话开始时,祁峰说:“我是学计算机的,我知道这测试肯定有误差。”
祁峰的测试进行了3遍,90分钟。第一遍测试开始时,他很紧张,休息时他又要了水喝。第二遍测试时,祁峰的皮电线的波峰出现得很规律,即每次波峰出现,祁峰总会深呼吸一次。“作案者是因为钱杀死小娜的吗?”“作案者是掐死小娜的吗?”“作案者是在杨树林里弄死小娜的吗?”……回答这些问题时,波峰出现。
祁峰的反应在第三遍测试时更加明显。当丁同春教授问到“作案人是小娜的同学吗”时,按照顺序下一个问题应该问作案人是不是小娜的老乡,还不容发问,祁峰的皮电指数已经提前出现波峰。
下午7时,测试结束,两位专家肯定了祁峰的重大嫌疑。
两专家释疑:关键问题指数超标
“在测试作案人杀人动机和手段等问题上,祁峰3次测试的反应值都很高,另外在要钱、掐死、老乡、杀人后盖好井盖等问题上,他的反应也很强烈”,两位专家与侦查员沟通测试结果时,称祁峰很可能是因为钱的事情与小娜起争执,并用小娜的手机向其家人进行勒索,未果后杀人。祁峰随后被带回刑警队继续盘问。
至于祁峰还没被问到作案人是否是小娜的老乡,就已经有了反应,专家说这叫做超前反应,是作案人特有的反应。由于连问3遍的测试题目内容和顺序一样,所以祁峰已经意识到下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老乡的,才会超前反应。
两小时后,祁峰在刑警队供认了杀害小娜的经过。原来,他为绑架勒索小娜,曾几次踩点,但几次都没能下手。直到5月28日,他将小娜掐死后扔进维修井。整个过程与测试结果完全相符。
揭秘手册测谎关键:用作案人熟悉的语言出题
“这其实应该叫‘测真仪’,准确的叫法是‘心理测试’”,工作结束后两位专家告诉记者,这套设备的学名叫做“PGA-2000心理测试系统”,完全由国内自主开发。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张祖丰说,每起案件现场的情况、作案过程、作案工具等等关键因素只有作案人最清楚,特别是一些很隐秘的情节,目击者、知情人是很难了解的。通过详细勘察现场、分析作案动机,心理测试专家会有针对性地按照动机产生、作案地点、作案手法、作案工具等顺时针地提出问题,把现场信息和一些无用信息混合在一起,唤起作案人的记忆,而无论他如何掩饰,被唤起的记忆都会有所反应,把这些反应表现在仪器上,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作案人。
在对祁峰和王明的测试中,测试专家反复询问当地人一些名词和称谓用方言的叫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专家说,由于使用这套设备时出题是绝对的关键,所以必须要让被测试人听懂。“就拿祁峰的案子来说,我们设计的作案人如何将尸体弄到井内,选用了拖、扛、抱、抬这几个动词,他在‘拖’这个词上有反应,但不是很明显,一打听才知道,当地管这个动作叫‘拽’”。
测试专家有时会“走火入魔”
“使用这套设备首先要求测试员必须具有侦查基础”,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应用的叫做“情景测试”,要求测试员必须把案情吃透,分析案件的因果关系,并根据最原始的现场出题。“我们分析现场必须是动态的,一定要弄明白作案人从哪里进来,用什么下手,从哪里离开,在头脑里再现犯罪过程”,专家说他们对现场勘察要求极为严格,“决不能有主观猜测”。
专家说,他们比一般侦查员还要细心、负责,“因为一旦我们把谁‘排’了或确定了,是对侦查方向的肯定或否定,说严重点就是人命关天”,巨大的责任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不少测试员反而存在心理上的不健康。“尤其我们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往往就养成习惯,从身边每个人的动作、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这完全是下意识的,职业病”,但长期如此,测试人员的心理都会有疲劳,会有“走火入魔”的感觉。“所以我强迫自己工作时工作,不工作时学会脱离工作”。
专家提醒:别把心理测试当筛子
两位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这套系统连续破获了多起疑难案件,所以在一些地方形成盲目相信和盲目依赖心理测试系统的怪现象,“说白了,就是把心理测试当成筛子,发生案件就想用心理测试找出嫌疑人”。专家告诉记者,这样极容易把刑警养懒了,放弃细致的工作作风。还有的地方不相信心理测试,当测试结果排除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嫌疑对象后,他甚至要求重做若干次测试,似乎一定要把已经排除的对象确定为作案人。
不久前在河北某地发现一具女尸,现场勘察只确定死者死于钝器击打,后被埋在玉米地里。当地警方确定了3名曾与死者有过纠葛的男性嫌疑人,然而在测试中却全部被排除。当地一名警方负责人立即对测试产生怀疑,要求重新测试嫌疑人,结果仍是排除。测试专家提出,从现场看有农村光棍作案的可能性,找来村子里8个光棍,测试7个全部排除,正当准备结束测试时,专家忽然发现门外还有一个光棍,一测之下不但确定他就是嫌疑人,甚至连他使用的铁锹凶器、逃跑路线等全部测试出来。专家告诉记者,能发现这个嫌疑人纯粹是运气,如果他也被排除,那么只能宣布停止测试。(卢国强)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