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宣布封笔反盗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的意思我想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地方纵容盗版(至少是打击不力),让创作者的利益遭到损害,所以创作者就以不创作的方式来惩罚这种无法无天。这作为个人选择,旁人当然无话可说,虽然逻辑是有点问题的:许多喜欢余秋雨的人并没有盗版,他们每买一本正版书就增加了余秋雨先生
的版税收入;封笔固然让盗版商没有余秋雨新书可盗,少赚一点钱,但是余秋雨与余秋雨的读者更是双输。如果一个人自认为作品重要得他不继续产出整个社会就会震惊,一个时代的创作水平就会失色,那么,出于责任感,他也应该坚忍地写下去。不写,盗版商不就赢了吗?
用余秋雨自己的话来劝他,也许更有效一些。据《广州日报》报道,10月25日在中山大学与学生对话时,余秋雨再一次述说了他的苦衷与决心,他的损失很大,“论盗版,我想我的书应该是全国第一”。我原来一直以为金庸的作品才是被盗版第一位,想不到是余先生的书受害最深,他真是很苦呀。金庸现在还想写历史小说,相比较而言,真是太没有风骨了。
而余先生所处的环境,又太险恶,“在现在中国文化领域中,建设机制和创造机制都太薄弱,但破坏机制却很强大,甚至一个人在建设,100个人在批判。我希望那些喜欢批判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上,不要在骂骂咧咧中度过一生。无论是对文化建设和自身道德建设而言,我都看不起只讲破坏不讲建设的文化人。”好像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这么多批判者吧?如果有的话,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最好的批判就是最好的建设,就像鲁迅批判国民党一样,就像柏杨批判独裁统治一样,他们的话语到现在都还有利于建设。批判从来是个好事情,虽然从余秋雨先生的角度来看,批判余秋雨不是好事情。但是总的来说,一个没有批判的社会,肯定也是一个没有建设的社会。
就算余先生所指的“批判”就是捣乱,跟他过不去。那么,余先生就更不应该封笔了,这样,不是明显把精力从建设上撤出了吗?自己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骂骂咧咧度过余生——我说错了,余先生的批评不属于“骂骂咧咧”,也不是“批判”,应该是“建设”。
从余先生自己的话来推断,他最合理的选择就是继续写作。求你了。我想,如果读者诸公多多恳求余先生,他也许会很快地回心转意的,那时候,真是我们的幸事。千万不能让他逃避我们,因为报道的最后说,“这位受惯了喧嚣的文化人平淡地说,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夫人马兰一起到一个平静的小岛上居住”。
连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