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专题 > 拒绝虚假不良信息 > 假新闻反思 > 正文  
滚动新闻
捏造新闻该当何罪
青岛新闻网  2004-10-21 09:20:05 新闻社区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新华社2002年2月2日报道:《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是假新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2002年1月号披露了2001年曾被我国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十大假新闻:“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个”、“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中国少
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一男子游悉尼因好色两肾被偷”、“广西高考状元沦为劫匪”、“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如今,假新闻成了新闻媒体的常客。

  为了争夺受众和广告,各新闻媒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共同的一招就是增强新闻媒体的可读性或可听性或可视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少新闻媒体实行了优稿优酬的方法来鼓励记者、通讯员采写有轰动效应的“独家报道”。有些新闻媒体的优厚稿酬达到了每个字一元钱的标准,有的甚至更高。

  虽说每天发生的新闻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引起轰动效应的却如同凤毛麟角。有的记者、通讯员为了写出有轰动效应的新闻稿件,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便抱着侥幸的心理,闭门造车,凭空捏造新闻。

  新闻报道中的全部内容都应该是绝对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构。记者、通讯员一旦把新闻的真实性抛在了脑后,而运用起“虚构”这种文学创作的手法来,思路自然会天马行空,捏造出来的新闻自然会有血有肉、离奇古怪,往往也能达到轰动的效应。

  新闻报道失实是要负“侵权”法律责任的。然而,记者、通讯员捏造的新闻往往让人抓不到把柄。他们打着尊重主人公隐私权的幌子,把胡编乱造出来的人名说成是化名,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和新闻事件涉及到的单位分别用“×”和“某”来代替。这样一来,新闻的内容再假,也难以被人识破,也没有谁来追究。

  如今假新闻纵然露了馅,作者一般也不会有多大影响,记者仍然当记者,通讯员依然还是通讯员。要说有什么处罚,轻则不过是作一作检讨而已;重则也只不过是给个处分或罚点款而已。而且这处分和罚款也只能对记者而言,对通讯员来说简直是鞭长莫及。

  对于新闻,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准则》中虽然有“新闻工作者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的规定,但这个《准则》是新闻工作者自律的信条,属于道德的范畴,不具备法律效力。这似乎是如今不严惩捏造新闻者的理由。

  我们知道,新闻一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规定)。捏造新闻者主观上是故意的,如果假新闻中有侮辱、诽谤的内容,那怕侮辱、诽谤的对象不是现实生活当中一个具体的人或法人,而是某一个群体如工人或农民等,也应该算构成了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假新闻大多都有侮辱、诽谤的内容,如上面提到的《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这一假新闻就是对农民这个群体的丑化与侮辱。尽管这一假新闻没有涉及到现实生活当中具体的某个农民,也就是说没有某个农民会要起诉这一假新闻的捏造者,但人民检察院完全可以对捏造者提起公诉,追究其法律责任。

  少数没有侮辱、诽谤内容的假新闻,由于受众在接受它时,已经把它当成了真的,因而受众的脑海里已不知不觉吸收了来自假新闻的错误信息。这难道不是一种欺骗行为?如果因假新闻的错误信息而使生产经营者蒙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或者使受众精神上产生了恐惧以致精神错乱,假新闻的捏造者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

  当然,在追究假新闻捏造者法律责任的同时,假新闻刊播者的责任也要追究。因为新闻媒体对刊播的新闻负有审查、核实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害名誉权案件有关报纸杂志应否列为被告和如何适用管辖问题的批复》指出)。

  看来,只有从法律上制裁假新闻的捏造者和刊播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新闻。因此,一方面要利用现有法律来惩治假新闻,另一面要尽快制定出专门的新闻法律、法规。(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胡德桂 系湖南省常德日报社记者、编辑)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营销总监营销经理高级营销员认证
·西安交大MBA青岛招生开始啦!
·天津大学在职攻读MBA课程班招生
·中嘉学校小学生英语周末班热招中
·关注体育赛事 走进体育世界
·十一黄金周盛宴,将旅游进行到底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留学韩国名牌•适合工薪阶层-华威
·2004年青岛首届教育招生网上巡展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