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整个2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1949年10月1日红色中国的诞生,影响了以后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方向。中国的这一巨变,集中地反映在我国的外交领域。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
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
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
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战线上活跃着一批年轻的外交官。他们来自解放军、学生和我党地下工作者。由于缺乏外交经验,加上人力不足,摸索阶段的新中国外交难免出现了一些仓促场面。
在新中国成立55周年之际,为了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活动,记者来到了外交部档案馆。
据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处长张素林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档案十分有限。当时承认中国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际交往比较多,有关这部分材料都保存在中联部,所以存放在外交部的有关当时外交的资料比较少。
接贵宾找错车厢
据档案记载:1951年,为举行国庆活动,从9月10日起,我外交部工作人员就开始张罗起准备迎接外宾的工作。但限于人力不足,加之对迎宾工作内容的生疏,迎送工作显得很慌乱。如:第一次赴机场迎接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与涅鲁达夫等人时,由于事先分工不细,在机场没有人负责搬运他们的行李,结果临时由于行李的问题而影响了整个行程的安排;另一次中方接站人员在车站欢迎越南代表团时,由于事先未把代表团乘坐的列车车厢顺序搞清,结果扑了个空。
在迎送贵宾时各组配合也不够,分工也不明确,常常发生接待室无人准备烟茶、月台票无人付款购买等情况。送外宾时,买火车票的是一个人,送行李的是另一个人,结果是送行李的人找不着车在哪里,买车票的人不知道行李放在哪里。
此外,据档案记载,办公厅总务处在各项工作中有时缺乏适当的配合。如布置大厅时放错花盆,在机场和车站支付招待费用时未能主动协助,负责买月台票的人有时竟拿不出钱来买票。
迎送后期由于吸取了前一时期的经验,因而比较顺利。工作最忙时,一天迎接了四批外宾,共计32人。规模最大的一次送走了36位外宾。
国宴请柬落了重要嘉宾
国庆节的宴会简称国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外事活动,不能出现差错。但在1951年的国庆宴会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失误。
据一份1951年外交部国庆总结档案称:那次出席宴会的共450人,这对成立不久的外交部工作人员来说,显然缺乏足够的经验。例如,由于事先联系工作未做好,直到宴会开始前一小时才得知,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三国代表团当日不能抵达北京,苏联代表团成员的名单在他们到达北京饭店后才搞清楚。这使安排座位和配备译员两项工作都受到影响。
邀请参加国宴的名单经过各级领导审完后,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才发现,竟未列入朱德夫人康克清同志的名字,临时被中央人民政府典礼局余心清局长发现,但由于时间太紧,再邀请为时已晚。请帖及席次通知等发出过晚,各宾主不能来者多不能及时通知,以致临时调整席次,异常忙乱。
宴会方式决定太迟
开完宴会后,宴会组的同志进行了总结。我们在负责人写的总结报告中看到以下几条总结:1.宴会方式决定太迟,以致一切均感慌忙。2.我个人对于中外宾主均不熟悉,临时出任总指挥未能称职,很不合适。3.以后需要在人事方面较为熟悉的人来担任总指挥,那么对于事先安排座位和临时调动席次两项工作必能做得更为周到。
新中国6次阅兵各具特色
天安门见证我军壮大成长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可以展示一个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可以树立国家军队的军威,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据今年解密的档案显示,从1949年开国大典起到1955年,新中国每年国庆节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
1949年4架飞机携弹受阅
档案显示,1949年的阅兵活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率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的分列式由东至西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陆军出现在阅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骑兵,还有少量的炮兵、装甲兵、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坦克兵和骑兵师。在步兵行进的同时,空军17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都是缴获敌人的螺旋桨飞机。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其中有4架是携弹飞行。
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共16400人,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飞机17架。
1950年1900匹白马最壮观
档案显示,当年国庆阅兵最壮观的应数骑兵部队驾驭1900匹白马,分成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景象。空一师组建不足4个月,准备时间只有30多天,参阅飞机仅19架,受阅战机以整齐的队形两次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1951年民兵大队首次参阅
阅兵队伍中出现了民兵大队,这些民兵都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
1952年阅兵队伍中民族大团结
与往年不同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在此次阅兵的活动中,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摩托化步兵方队也成了阅兵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160辆摩托车煞是威风。
1953年火箭炮兵方队首次出现
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1954年彭德怀检阅各部队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检阅各部队。随后举行了分列式检阅,受阅部队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受阅各方队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部队、水兵、步兵、骑兵、摩托步兵、伞兵、炮兵、坦克、空军部队等38个方队和4个飞行梯队,受阅部队共10384人。
1955年着新制式军服受阅
档案还显示,此次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使这次阅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杨章怀)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