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山东观察 > 正文  
滚动新闻
百名浙商齐访山东 “取经”引发“温州热”震撼鲁西北
青岛新闻网  2004-09-28 10:11:46 大洋网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九月的鲁西北大地,秋高气爽。9月10日至12日,近百名来自浙江、主要是来自温州的商人,来到山东平原县实地考察,寻找商机。

  百名浙商齐访平原,在山东引起不小的反响。事实上,这仅是两年前600名平原农民包专列赴温州学习带来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之一。平原
,已和温州深深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玉米饼子换成了白面馒头就叫富?——我们和温州的差距最突出的是精神上的差距!”

  2002年8月,平原600名农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自费包专列登上了南下温州的“取经”之路。

  温州经济发展的速度,温州人艰苦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令平原农民惊叹不已。他们怦然心动、坐卧不安,真正感到了差距。

  坊子乡农民李荣彬说,跑遍了温州5个县市区,人家到处是工厂、遍地是城镇,而我们依然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温州许多企业创业条件并不比我们强。我们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不解放、开拓意识不强。农民参观团一位成员将温州精神概括为:能吃苦不怕丢面子,善进取敢为天下先。

  平原县主要领导动情地说:“过去我们讲自己的不足,老说自己小富即满。可是,和温州人比起来,我们富了吗?玉米饼子换成了白面馒头就叫富?我们和温州的差距最突出的是精神上的差距!温州人挣一分钱不嫌少、几个亿不嫌多,而我们则是小钱不愿意挣、大钱挣不来。温州人开拓市场志在四方,而我们则是迷恋自家热炕头。学温州,要学习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精神,学习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学习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带着满腔激情返回平原的600农民,向乡亲们讲述着温州的故事。从县城到农村,各类学温州的座谈会、报告会频频召开。平原县领导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农民爆发的“温州热”——这是对新生活的可贵追求,也是破除旧观念、寻求新的致富之路的迫切愿望。他们及时召开全县学温州万人动员大会,决定继续组织一万名农民外出参观;组织2000人到温州等地打工学艺;动员500名机关干部离岗创办民营企业。2003年8月,在600农民乘专列去温州取经一周年之际,新的一届平原县委、县政府又从温州聘请来发展民营经济指导员,让农民与温州企业家面对面地交流,并聘请了4位温州知名企业家为平原县副县长,面对面地指导平原农民,使“温州热”再次增温。“咱只靠那二亩地富不了——一定要像温州人那样发展民营经济才是出路!”在平原,一处处门店,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厂房,是“温州热”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见证。

  记者走进张华镇生化饲料厂,该厂经营者、2002年赴温州学习的李玉莲正在指挥装车外运饲料。她说:“俺去温州最大的收获就是人家时间观念特别强,吃饭干事都是快节奏。回来后俺就针对丈夫的毛病,约法三章:中午不喝酒,晚上不熬夜看电视,两口子一人当一年家,比比谁的管理好、效益高。”

  她的丈夫胡文和也说:“以前俺家上新项目,她老顾虑重重,生怕赔了钱砸了锅,专拉后腿。自打去了一趟温州,简直换了个人。什么人家时间观念强啦,发展速度快啦,不怕吃苦睡地板啦,讲起来一套一套。今年俺新上的厂子,就让她当家!”目前,李玉莲的饲料厂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多吨,产品远销河北等地。

  王打卦乡赵庄村的梁学峰年近五十,经营多年的异型钢管厂效益不赖,小有名气。从温州参观归来后,梁学峰却坐不住了。他深感自己的步子太慢,于是重回温州专项考察,回来后投资30多万元新上了一家床上用品企业。去年9月底建厂,仅用了40多天就投入生产。目前,企业已与德州等地大专院校签订了销售合同。

  来到坊子乡后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建的塑料颗粒加工厂房。村民们说:“咱们的厂子都归功于村支书李有柱。俺村祖辈都在土里刨食,有柱前年到温州参观回来,几夜睡不好觉。他说,咱后菜人只靠那二亩地富不了,一定要像温州人那样发展民营经济才是出路。”李有柱到外地考察后,最后选定了适宜家家户户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塑料颗粒加工项目。村里统一划出场地,统一进料建厂房,统一为农户购进设备,全村一下子冒出10个加工厂。

  张华镇韩庄村25岁的韩方伟,和父亲一起经营着一家面粉加工厂,每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2002年8月,韩方伟跟随600农民乘专列到温州参观学习,一路上看热了眼、听动了心。回家当晚,韩方伟向家人宣言:“我要自立门户!”经过一番市场考察,他于去年9月投资130万元办起了酿酒厂。目前,酒厂年产白酒50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村里50多名剩余劳力找到了就业门路。

  温州精神激励着平原人奋勇拼搏,其中的故事,就像葡萄架上的葡萄一串又一串,数不清、摘不完。两年间,全县民营企业由2002年的167家猛增到790多家,从事个体加工的业户由3900多户猛增到1.8万多户。

  平原5万农民向二、三产业转轨,2万人“大放飞”,千余人当上小老板——“温州精神”就此在鲁西北扎根。

  两年学温州,究竟给平原带来了什么?记者采访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和对“温州精神”的执着追求。

  平原县委书记李文勇说,目前,温州精神已成为平原人创业的力量源泉。干部学温州,工作争上游;部门学温州,服务质更优;企业学温州,发展无尽头;农民学温州,商海显身手。思想的大解放,带来农民观念大更新,激活了平原的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温州人不怕吃苦、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带动了平原县5万农民向二、三产业的大转移。平原是农业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是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亩多。县里把加工和运输业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特色村和特色乡镇。两年来,全县已形成木器、废塑加工和木炭烧制、运输4个民营经济特色乡镇,67个绢花、豆制品、铁门加工及运输专业村,民营业户达1.8万户。

  温州人离土走天下、哪里挣钱哪里去的开拓精神,带来了平原2万多名农村青年的“大放飞”。炕头上刨食吃是平原人的老观念。对比温州人的生活,不少农民明白了:把孩子关在家里就像笼中鸟、温室花,不经过暴风雨历练,将来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平原由劳动部门牵头办起了龙翔、金桥等4处农民培训技校,对农村青年实行技术培训,提供联系外出打工地点等系列化服务,全县有2万多名农村青年到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打工学艺。

  温州人敢于探索的冒险精神,造就出了平原1000多名“小老板”。平原镇许庄村60多岁的老支书王守刚,过去一直觉得农村干部就得抓农业。两下温州后,他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面粉厂。王守刚逢人就讲,要不是“温州精神”鼓舞,俺这60多岁的人做梦也不敢想能当老板。王凤楼镇王凤楼村支书王建民,前几年已办起2家企业,可心里不踏实,怕群众说他不务正业。学习温州之后,王建民胆子大了,企业由2家发展到4家,总资产达2500多万元,年实现利税500多万元。目前,平原县已发展民营企业800多家,比两年前增加了600多家。

  “温州精神”还给平原带来了丰富的商流、人流、资金流。

  平原农民两下温州,在全国引起轰动。在温州,平原的知名度也很高。两地相隔千里,但通过政府积极搭桥,两地农民与企业家间的沟通与互信日益俱增。两年来,有1230多名温州及浙江的客商先后来平原参观考察,有20多名温州企业家在平原投资建厂,投资总额达15亿多元。平原县县长董绍辉表示,今后将继续优化环境,让“温州精神”在平原进一步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屠筱茵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西安交大MBA青岛招生开始啦!
·NIIT国际软件工程师职业认证
·现代MBA联考名师辅导班岛城面授
·中嘉学校小学生英语周末班热招中
·十一黄金周盛宴,将旅游进行到底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高级商务英语班/英语听说强化班
·留学韩国名牌•适合工薪阶层-华威
·玛嘉烈牵手肯德基热推正宗葡式蛋挞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