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干部不熟悉市场经济
《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1世纪的
头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机遇转眼即逝,挑战却无时无刻存在,面对挑战与机遇,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此,中组部党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赵湘江表示,从革命党到建设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党的主要职能转变实现了,但意识上还没有真正实现转变,大部分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不熟悉,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党的干部队伍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三种干部阻碍执政能力提高
对于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总结出三种情况。
一是埋头苦干型,这种干部不注意学习,对理论、中央指示、法律法规钻研不够,也就是俗话说的“埋头拉车不看路”。这种问题目前比较普遍。
二是贪官懒官型,部分干部执政目的、目标不正确,为自己和小团体的升迁考虑太多,跑官、买官都是为了个人与小团体的利益,缺乏党性原则,被公开曝光的大批贪官就属于这种类型。
三是缺乏创新型,这种干部光等着看别人怎么做,中央怎么说,而独独把中央一再提倡的体制创新精神抛在了一边。
谢庆奎表示,这三类干部的相同之处就是不但执政能力不强,还成为阻止执政能力提高的一道障碍。
五大因素推动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为什么将执政能力问题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赵湘江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这五个因素分别是:国际局势的变化、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历史使命、55年的执政经验、世界各大政党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党的自身问题。赵湘江说,凡事都要既要看好的一面,也要注意不好的一面。55年来,党的执政能力同肩负的使命总体是相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理论水平不高、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能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县级以上干部调查
66.9% 自认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
58.1% 自认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较弱
35.7% 自认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不强
43.4% 自认依法执政能力不强
19.9% 自认总揽全局能力不强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