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教育厅日前举办的“素质教育实践”研讨会上,晋城市教育局长潘满库的一段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他说:“原来我们提倡‘苦学’,现在提倡‘乐学’,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出乐趣,其本质是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和激发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乐学与苦学是相对的,
“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等古人苦学的范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学习。但是,苦学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动力,而且很容易导致厌学、逃学等。近日,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主要是由于学习太苦太累。
当今的评价机制把孩子牢牢地粘在板凳上,机械地学习让他们无暇顾及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变成了学习机器。苦学是在外部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学生心里不一定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完全是为了给老师学,为了给家长学,唯独不是为了自己。而乐学是心里有对知识的渴求,有学习的需求和愿望,在学习中体会到科学的神奇、艺术的魅力等。苦学往往事倍功半,乐学则会事半功倍,所以要变苦学为乐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可见要想让学生做到乐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教的得法。现在许多学校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增强所教学科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产生取之不尽的学习动力。变过去的下苦功夫教为现在的动心思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老师教得愉快自然学生才能学得快乐。
教学要相长,老师先变费力教为费心教,学生自然会变“苦学”为“乐学”。(刘武彦)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