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bsp;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我市王绍波的《渔歌》摘取了最高分量的金奖,为山东省在国家级最高层次的全国美展中实现了“金奖零的突破”。近日记者与王绍波进行了一次“面对面”,关于《渔歌》获奖、关于水彩画的创作,王绍波这样娓娓道来。
20年前,青岛六中美术班高材生王绍波考上全国最顶级的浙江美院却转而走进山东纺院的事,曾让许多认识他的人深深为他婉惜。20年后,当记者向已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的王绍波重提旧事时,王绍波淡淡地说:“其实没什么遗憾。我的成长根植于兹,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兹。”是的,原型取自麦岛渔民的这幅刚刚获得最顶级的全国美展水彩金奖的《渔歌》,就是青岛美丽的大海给王绍波的回报。
对此,王绍波难掩喜悦和感激之情。他说,当初从高校毕业,一些优秀生选择去了好的企业效力,而他因喜欢研究他的画,而选择了留校任教。在水彩上,他潜心写生,潜心探索,他创作的水彩画曾两次获得国家级全国水彩大展金奖,从1989年开始,连续入选每五年一届的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得过第九届的铜奖,而今更摘得第十届的重“金”。
留在青岛作学问的王绍波说,北京、江浙等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青大在水彩方面的优势是全国领先的,作为综合性大学,青大对其艺术类学科的支持也得以使他安心创作,而他们美术系的陶院长更是在水彩画上成为他们的领军人。王绍波说,学院坐落在海边,他多少次有过画海,画画渔民的冲动和构思。这次全国美展他很坚定地把目光对准了这首在心中歌唱过无数遍的“渔歌”。
有三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天天往海边跑,站在那儿看渔民收网劳作,跟他们唠嗑,交谈。他在纸上画了一百多个渔民,他感觉自己已经走进了他们当中。“海与渔民的画作很多,关键是怎样重新诠释他们,怎样重新提炼。作为艺术创作者,有这个责任去反映身边的人和事。”王绍波说,他选择了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渔民们劳动之余的那份恬淡与快乐。
水彩画的传统语言是轻音乐式的,这些年,王绍波一直在寻求一种突破,他的静物水彩轻淡如菊茶,他的沂蒙山水淡雅如秋云,而在他眼界更加开阔之后,他在思索,自己能不能用水彩画出油画的那种厚重和摄人心魄。“这次创作《渔歌》我选择了四点表现力:大、厚、重、强烈。”
王绍波说,“通常水彩画画幅都不大,但是《渔歌》打破材料的局限,选择1.7米×1.4米在全国作品中都少见的画幅。水彩画水色透明,不能涂改,所以画大幅水彩很难。”在水彩的运用上,他借鉴了中国画与西画的一些技法,控制色彩的运用,着力表现光与影的力度。既要胸有成竹,又是一气呵成,王绍波说,集中创作的那14天,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他把精气神全用在了这幅画上。
用水彩绘画美丽的青岛和绚丽的人生,王绍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记者王衍芬摄影李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