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欧洲来说,“温州”都是一个情感复杂的词汇。一方面,温州人创业的精明强干是举世闻名的,另一方面,温州人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影响,比如,大名鼎鼎的“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的房价立即涨声一片,又比如温州鞋在欧洲的大举进逼,甚至让鞋业大国意大利也感到了某种威
胁。9月17日,在西班牙埃尔切市,中国鞋城的一座仓库遭到了不法分子的焚烧,中国商人损失巨大,温州鞋在西班牙乃至欧洲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班牙“烧鞋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华案例,而是有着复杂的经济背景。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将取消从中国进口部分鞋类产品的配额,这意味着温州鞋将在欧洲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温州鞋与欧洲鞋的尖锐矛盾也必然在贸易、文化、种族等领域爆发。西班牙埃尔切市素有“欧洲鞋都”之称,但是温州鞋进入埃尔切之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对当地的制鞋工业形成了客观威胁,温州商人断言,用不了多久,西班牙乃至欧盟的鞋类销售网络就有可能“大洗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州鞋在欧盟不断遭遇不测事件。
温州鞋之所以力压欧洲鞋,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据有关人士介绍,欧洲鞋平均价格是温州鞋的3到8倍,可以说,价格的巨大差异是欧洲鞋的不可承受之痛,而且这个痛点在很长时期里都难以治愈。不难想见,在市场手段无法抗衡温州鞋的情形下,贸易措施必然登场,如“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启动,就会对温州鞋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面对来自官方的贸易制衡和来自民间的非法抵制,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外交手段予以援助,另一方面,温州鞋业自身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及早调整产业方向。温州鞋、中国鞋虽然具备价格优势,但在欧洲人的眼里,它们还是低档次的商品,不仅文化附加值很低,品牌认同程度也比较差,从长远来看,温州鞋的竞争力不容乐观,而面临的反倾销风险却非常之高。所以,温州鞋应该加大品牌研发的力度,走出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的怪圈。
此外,应该提醒的是,中国商人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应该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应该多行善事、造福一方,这样的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族群矛盾。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