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央教科所 李水山)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发生很大变化。目前的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因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入世后将更加显现。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
农村城市化建设,也对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了崭新课题。为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农村成人教育应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1.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实质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将成为纸上谈兵,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利益也难以兑现。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农业的竞争力就不会提高,中国的农业就长不大。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步履艰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农民教育与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解决农民教育的经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农民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与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相结合。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农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农业科技信息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影响日趋加大。如果农民不掌握信息,意味着始终处于落后、被动状态,国际竞争力难以提高。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和农业区域性强的特点,通过现代化媒体和远程教育,传播农民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急需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这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教兴农措施,将成为农村教育新的增长点。
3.组织开展优势品种、项目的科技培训。经过国际比较,我国的水稻、蔬菜、水果、畜产品、中草药、水(海)产品的生产、加工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检疫、防疫、质检制度更为严格,有机、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这些产业、项目的竞争力将更强。围绕这些项目进行科技培训,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标准和市场化程度,保证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4.培植高素质的专业农户和农业经纪人队伍。提高竞争力,必须改革农业科研、推广、培训极度分散的管理体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实际、实效的农民培训和科技推广。认真研究农民教育的科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培植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质量、效益好的转移农户、先导农户;加速培植能联接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队伍,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重要的任务。
5.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和继续教育。在扩大专业农户的经营规模、提高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同时,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重要任务。要根据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适合当地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方向,制定劳动力转岗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培训。
6.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现在,很多地方城郊的高中、中西部地区的初中毕业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由于农村普通教育与城乡经济实际相脱节,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经济活动之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开发普通教育毕业生,这是确保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