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者如是说
龚
超(在校大学生):何必这么大惊小怪呢,在校学生结婚的不是已经有了吗?况且“伴儿”就是陪着读书,一起聊聊天,大家都是同学,也不会做出格的事情。我虽然没有找“伴儿”,但也不反对,两人如果合得来就可以在一起,至于能不能成为恋人,那要看双方的了解和接纳程度
。
赵
宏(外企部门主管):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出门在外求学,正如暴食者的真正心理来自于“化悲愤为食物”的心理欲求一样,当他们感到寂寞的时候,可以约上自己的伴儿,一起去自习,也逐渐排除掉对异性的极度神秘感,又没有过多的责任束缚,这种交往方式不错,既有利于促进学习,还有利于将来在工作生活中与女性交往、打交道。
陈严(医生):“名不正,则言不顺”,一般的大学生都不会堂而皇之地告诉对方,他们仅仅为了“试爱”而爱。所以,“陪读”就成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恋人”的过渡名词。过渡不成,大家不过是个“伴儿”,过渡成了恋人,那就是水到渠成。而且,一旦彼此之间都有意向,找对方为“伴儿”,别人也不会说他们就是始乱终弃,真可称得上是进退自如。
反对者如是说
李
佳(在校学生):我总觉得找“异性陪读”是在浪费时间和感情,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一个人就行了,干嘛非要找个人来陪?难道每个人在四年中都需要“伴儿”吗?这不利于我们培养独立的个性。
林
杰(心理咨询师):青年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有时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了“陪读”,心理可以得到安慰,但是如果陪伴的时间长了,或多或少会产生依赖心理。而且一旦发展成恋人,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恐怕一时没有解决的方案。应该清醒地看到,大学毕竟是人生的“黄金期”,我们的行为准则应该以储备知识和丰富头脑为目标,否则当毕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时,就会处于劣势。因此奉劝同学要有“战略眼光”
孙 妙(博士生):找“异性陪读”,我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解决学习问题的根本途径。学习的根基在于自己,别人的引导与帮助只能起催化剂的作用。
“异性陪读”在大学校园比较普遍,很难断定其是利还是弊,就象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找“陪读”的学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如果连自己目标都不明确,只是想找个恋爱对象,那就不能达到“读”的目的,还不如说找个男(女)朋友来的直接;如果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就有可能挖掘自己的潜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则不失为一种促进。(黄俊英)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