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
一所偏远的学校,因学校条件差,一年就走掉8位教师。乡里实在派不来教师,只好请了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代课。当女大学生接到分配通知,含泪告别纯朴的山民走下山坡时,几十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女大学生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积劳成疾……
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影片《凤凰琴》真实再现了几年前农村教师的艰难处境。第20个教师节之际,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800万农村教师身上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处境仍然艰辛。让凤凰琴早日奏出新歌,是乡村教师,也是乡村孩子们共同的期盼……
农村教师工资拖欠严重
在广袤的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使命。
几年前,政协委员任玉岭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了调查,发现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如数发放。为缓解长期拖欠教师工资这一矛盾,中央做出了农村教育“以县为主”进行管理的决定,把教师工资转由县财政发放。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助中西部困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使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很大发展。
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工资依然没有保障。至今河南省一些地方发放的工资标准还是1997年的标准,湖北省的一些地方则是按1999年的标准,这同应发放工资标准相差20%至30%。由于工资较低,又缺乏保障,不少地方教师流失严重。湖北罗田一个暑假就跑掉教师100多人,襄樊流失教师600多人。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的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难以补充到合格教师,大批村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
当我们读到一个个数据,目睹一桩桩农村教育的真实事件,在我们润湿的目光中,在中国农村极富于生长力的土地上,农村教师在执着前行……
到2001年,我国农村小学教师达379万多人,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达164万多人。总体上看,虽然他们的处境还是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仍在默默无闻地支撑起乡村义务教育的天空。
专家认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放和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
农村教师需要平等舞台
一位来自西部的中学教师,参观了一所北京重点学校,看到现代化的教学楼群、设施完备的运动场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宿舍后流泪了:我们的学校差得实在太远,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呆在城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难以想象乡村教师跋山涉水去上课的艰辛;坐在电脑前享受网络信息沟通带来的快乐时,是体会不出农村教师捉襟见肘在危房里给孩子上课时不安的心情。
拿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与城市里的示范校简单对比未免有失公允,但城乡享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的确是不争的事实。1998年,上海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2621.16元,贵州的小生只有296.44元,前者是后者的8.8倍;两地初中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分别是3523.46元和520.78元,前者是后者的6.8倍。当贵州40%以上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上海高中阶段入学率已达97%。
与此同时,农村教育公用经费紧张,基本办学条件和环境还有待改善。贫困地区学生人均经费仅百元左右,不足发达地区的十分之一。一些地方校舍严重不足,甚至连水电费都无法解决,更不要说有足够的教学试验经费。
由于这些处境和问题难以一下子得到根本解决,人们也忧虑地看到,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减弱。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偏低,2002年,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11.36%和17.5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善800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是确保我国广大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到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在。专家指出,要改变乡村教师精神上富足,物质上匮乏的局面,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改善教学条件。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和倾斜政策吸引具有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大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教师,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我国农村教育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革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他呼吁进一步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地位和责任,特别是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调整各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顾瑞珍 朱玉)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