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11”至今,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打了近3年之久。3年来,美国的反恐成效究竟如何?布什总统坚持说:美国变得更为安全了,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了。但世界舆论的评估却正好相反,多认为3年来恐怖活动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事实也表明,恐怖活动并无收敛之象,却大有加剧之势。就连布什本人不久前也于无意间露出真
情,承认他这一代难以赢得反恐战争,胜利要等到下一代。虽然在民主党的攻击和大众的质疑之下,布什又改了口,但不幸的是,他讲出的正是事实。人们不禁会问:美国反恐3年,耗资上千亿美元,损失上千名士兵,却为何成效不显?说来原因复杂,但反恐战争在有些路口上误入歧途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首先,美国错误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调查已经清楚表明:萨达姆政权同“基地”组织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同“9·11”恐怖袭击并无关联;战前的伊拉克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谈不上在“45分钟内部署”这类武器。这一结论已写进了美国国会的“9·11”调查报告。然而,伊拉克战争却导致了这样几个不良后果:一是导致了欧美反恐阵线的分裂。二是分散并转移了反恐力量及全世界对反恐的注意力。三是客观上在伊拉克开辟了一个新的恐怖主义策源地;有专家已指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中本·拉登的下怀———一方面被他利用来招兵买马,扩展“基地”组织的队伍与影响;另一方面助他调动起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正如英国《简氏情报文摘》日前指出的那样:“同情‘基地’的网络不断扩大,这是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现在似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四是伊安全形势将长期吸引并消耗美国的财力和兵力:目前美国在伊拉克的花费为每天1.77亿美元,累计支出已接近1500亿美元;而美军在伊拉克阵亡将士已突破千人。布什近日也不得不承认:美军迅速占领伊拉克是一个“灾难性的胜利”。
其次,凭借人们对“9·11”的同情,美国多少主导了对“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的定义权,同时又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私心,行使双重标准。比如在车臣非法武装活动问题上,美国曾一度表现出默许或纵容态度,而对俄罗斯政府的反恐行动时有非议,客观上助长了那些顽固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们从事恐怖活动的嚣张气焰。同时,美国的双重标准也为以色列的“定点清除”政策开了绿灯,导致阿以间以暴易暴愈演愈烈,亦使美国亲自制定的“路线图”名存实亡。
同样可叹的是,“9·11”点燃的反恐行动,先是被新保守主义分子所劫持,借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伊拉克战争,以谋求建立一个美国现代“帝国”。而目前,“9·11”事件又被美国两党的政客们所劫持,被用来作为争夺白宫宝座的一根魔杖。随着民意测验的指向,美国安全部门不时地发出警号,提高警戒级别,造出紧张气氛,以便为自己的候选人树立一个战时强势总统的形象。但“狼来了”喊多了,自然会让人们产生疲劳感和麻痹感,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反恐意识。
更令人不解的是,美国政要一方面在口头上高声反对“文明冲突”论,但另一方面却又一再对世人说:中东恐怖活动和反美情绪的根源,不在于美国有所偏袒的中东政策,而是激进的伊斯兰势力反对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仇恨西方的自由生活方式。这种态度,也不利于人们认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源。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消除恐怖主义的方法便被简单化:一是崇尚武力解决;二是将美式民主强加给大中东地区,大力推行“制度和价值观的同化”。然而,现实已经表明,穷兵黩武的方式,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反而可能将反恐战争拖得更长。这确是值得美国政府在“9·11”3周年之际深长思之的。
(李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