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的新学年,“减负增效”成为主题词。但与此同时,课业负担的另一个重要“源头”———教辅书却“魅力不减”。笔者近日走访书市发现,教辅书购销一如往年“红火”。
老师开单 家长无奈跑腿
在上海书城四楼的教辅用书区,到处可以看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买书。结
账台前排起了长队,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手里都拿着三四本以上的教辅用书。书店工作人员称,8月下旬以来,买教辅书的人很多。一名高二女生的购物篮里放着一整套的“同步”练习和测试卷,竟有20本之多。
一位姓金的女士手拿书单,《数学每日精练》、《课堂作文指导》、《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至少有五六本。她的孩子上五年级,开学第一天,老师就给全班“布置”了这张书单。“现在学校不强制征订了,可教辅书照样要买。”金女士无奈地说。
内容雷同 买书不如抄书
教辅书真能促进学习吗?初三男生小李告诉笔者,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辅书,没有一本书感觉满意。“别看书名不同,其实内容雷同度很高。真正能教你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的书很少”。
购书人潮中,还活跃着“抄书一族”。在书城四楼一个角落里,高一学生小刘飞快地翻阅着手里的教辅书,把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片断记在笔记本上。“抄”完一本就放回去,再找一本抄。小刘说:“每本书真正有用的就一点点,买回去不值得。”
商家精明 “课改”竟成卖点
采访中看到,二期课改竟然成了一些精明商人的新卖点。打着“二期课改教辅”等口号的教辅书摆满了各大书店的书架。如贴着二期课改字样的小学一年级教辅书多达13种。
这些教辅书是否真能体现二期课改的新理念?笔者随手翻了几本,发现其中的插图比以往多了,提问方法也被稍加改动,但是内容设计没有根本性改变,仍然是“一课一练”、“一课三练”、“每周一测”的传统编排格局,脱不开繁琐计算、大题量训练的老路。(本报实习生 朱敏洁)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