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将于10月1日实施,我省开始进行相应准备。8月24日,省质监局告知山东省境内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租赁商、进口商、修理商,要求其进行汽车经营登记;同时告知车主、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M1类车辆(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
客车辆)可能存在缺陷的,可
登录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www.12365.sd.cn)或拨打“12365质监热线”投诉。9月3日—4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在济南泉城广场举办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大型宣传活动,并现场接受缺陷汽车产品投诉。
质量纠纷有了解决办法
随着汽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有关的汽车消费投诉也日渐增多。省消协投诉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中心受理汽车消费投诉255件,第二季度这一数字上升至319件,增幅25%。
省城消费者于先生,今年夏天开着刚买来的轿车去济南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游玩,在山坡上行进时汽车突然熄火,汽车转向、制动装置出现短暂失灵。回来后,于先生将车开到厂家指定维修点进行检测维修,没有发现问题。消费者认定该车设计或零部件质量存在缺陷,要求更换新车,厂方则以“没发现问题,是车主驾驶技术不熟练造成的”为由予以拒绝。双方协商未果,于先生遂投诉到消协。
省消协投诉中心投诉业务负责人牟刚告诉记者,目前汽车投诉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油箱漏油、刹车片失灵、发动机动力不足等质量问题引发的投诉,已占到汽车投诉总数的80%以上,由于调查取证、质量检测鉴定等方面的约束,很难界定双方责任。
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使类似问题有了解决办法。根据《召回规定》,凡汽车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都应按照规定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包括进口商)选择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缺陷。
令消费者高兴的是,《召回规定》将召回方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制造商自愿召回,另一种是国家强制召回。后者规定,根据消费者或经销商等渠道反馈的信息,国家质检部门有权检测认定车辆设计或零部件质量缺陷,并强制生产企业召回。
该规定明确要求,汽车商在发现由于技术原因导致汽车可能出现故障隐患后,或接到国家质检部门下发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通知书》后,必须召回。如制造商拒不执行指令,将被暂停或收回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对境外生产的汽车产品,将停止办理缺陷汽车产品的进口报关手续
“自曝家丑”塑诚信形象
“制订召回制度,一方面是出于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外车商在全球的召回行动中大多数不包括中国,这对中国的车主是不公平的,使中国的车主感到受歧视。”
在国外汽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企业若开展召回活动,只需一次就可能令其破产。3年前,福特汽车公司在一次涉及凡士通轮胎的召回中,导致公司直接损失21亿美元。如此高昂的费用,还要面临“自曝家丑”后可能带来的销量下滑等负面效应。对于这项消费者拍手叫好的制度,国内汽车厂家能否从容应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国内厂商对该《召回规定》的实施,基本都表示赞成和拥护。一汽大众山东分公司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短期看,汽车召回可能会对同一品牌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公开召回是避免问题车遗漏的最佳途径,由于采取对客户负责的态度,最终会取得客户的信任。
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内企业的召回活动涉及车辆数量少,因此费用比国外企业低很多,而且现行的汽车销售制度都含有保修期,召回的车辆大部分尚处于保修期,因更换零部件而增加的成本可能会很有限。再者,国外汽车巨头召回成本的绝大部分用于集中回收境外车辆,国内企业实施召回时,这部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企业完全可以泰然处之。
质监部门有关人士认为,汽车的缺陷问题不可回避,但对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在发现了问题之后,能够迅速公开产品的缺陷信息,并采取有效对策尽快解决问题,对企业而言不仅不是“丢人现眼”,反而能督促企业今后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塑造企业诚信经营的品牌形象。
召回不是“万金油”
“对消费者而言,汽车召回也不是‘万金油’。”谈起汽车维权,省消协宣教部从事多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王致远总是滔滔不绝。
他认为,召回是针对群发性的故障,而不是偶然性造成的个案。产品某一方面有缺陷,并不意味着产品整体不好,因此缺陷汽车被召回并不等于旧车换新车。在实际使用中出的问题只有与安全、节能、污染控制和防盗有关,才会被列入召回之列。
“汽车召回制度出台固然是好事,但汽车‘三包’无疑才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召回’只针对汽车的设计缺陷,而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遇到的汽车质量问题都不包括在‘召回’之内,比如假冒伪劣零部件、销售商经营不诚信等引起的纠纷。”王致远说。
近年来,许多汽车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眼睛只盯着汽车价格,对售后服务考虑得较少。一些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摸准消费者的这个弱点,便在汽车价格上大做文章,而对其售后服务和零配件的价格闪烁其辞。重销售、轻服务引发的消费纠纷,也是汽车投诉的主要方面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车辆保修期、折旧率、责任鉴定等方面存在的难度,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还需时日。(记者 王菁华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