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啤酒酿造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国内啤酒企业正承受着极大的涨价压力。在此情形下,国内啤酒不提价是不正常的,事出偷工减料。
原材料上涨啤企叫苦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啤酒酿造原料涨势凶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
啤酒原料中大米涨幅50%、麦芽涨幅15%-20%、煤涨幅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原材料上涨与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对国内啤酒带来了极大的涨价压力。
百威啤酒总经理夏兰武称,原材料涨价对百威啤酒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解释说,对于市场时有波动的大米、大麦、啤酒花等原材料,百威啤酒多年来都以期货的形式采购,与麦芽厂等原料供应商也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以,去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干旱,大麦、啤酒花等价格大幅上涨,对早在前年就签订去年、甚至今明两年采购合同的百威啤酒来说,成本压力就相当小。
国内啤酒不涨价有隐忧
有业内人士说,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煤、包装物、运输成本也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国内啤酒不涨价不正常!
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没有几家啤酒企业敢提价应对原料大幅涨价,相反都在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以求内部消化。这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为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国内啤酒企业主要在生产原料、生产过程、运输成本三方面做文章。
在原材料方面,纷纷选用国内价格便宜、档次较低的原材料。突出表现在:去年国内大麦芽厂都出现亏本,而一些小麦芽厂却盈利丰厚,原因就在于国内啤酒企业纷纷放弃大麦芽厂进口的高品质原料,转用小麦芽厂低档次原料。
而在生产过程上,许多厂家为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纷纷对啤酒酿造采取“催熟”措施。即通过使用添加剂等手段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这一措施不但影响啤酒口味还会严重影响啤酒营养。运输方面,一些啤酒厂家冷却措施做不到位,高温容易导致啤酒氧化,也会影响啤酒质量。
这位业内人士称,啤酒中到底有多少营养,消费者并不知道,一些不良厂家借此对原料偷梁换柱欺骗消费者。成本降低了,口味和营养却越来越不及以前。虽然一般消费者喝不出来,但长期发展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伤害整个啤酒业。 记者 李有祥
责任编辑: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