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篇
在中国的洋打工们
在从欧洲回中国的飞机上,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荷兰人对张艳珍说,他觉得在中国工作很开心,因为中国有活力、有机会,尽管不知道明天什么样子,但每天都在变化。也许,这正是这些老外们愿意选择在中国工作的原因。
回国意味着事业失败
森
一郎 25岁 日本人上海某贸易公司
在日本练过柔道的森一郎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 有时候很想家 回国。他表示自己来中国的目的就是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如果回国就意味着事业失败。
至今算起来,森一郎来中国已经七个年头了。七年中,因为语言原因,他曾换了三所中国大学。他说,当初选择读中国大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日本学习成绩很差,所以日本的大学考不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等。
他不认为在中国工作的待遇会比在国内差。“我认为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关键是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环境。”森一郎觉得目前工作的这家中国公司和日本典型的公司完全不同。“在这里,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高薪。更像在欧美公司。”森一郎今年6月刚毕业,当问到这家公司聘用他的理由时,他直言道,“最大原因是我的中文水平比其他人高一点。而且我在上海呆了很久,比较了解上海的情况。”
尽管现在谈论是否能适应中国公司还为时过早,但森一郎对此很有信心,他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人很友好,这也是他留在中国的原因。“相反在日本生活,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森一郎说。
另一方面,森一郎也有感到恐怖的时候,因为他感觉到中国社会有一种看不到的压力在操作。“有一次,我参加大学棒球比赛,对方是个上海棒球重点学校。结果老师让我们故意输给对方。”从小很喜欢打棒球的森一郎感到十分遗憾,“仅仅是一个运动比赛,但也存在暗箱操作。”
森一郎在中国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语言。虽然来中国已经很久了,但有时候还是有很多话听不懂。另外的障碍来自文化方面,“每个地方的文化习惯包括语言不尽相同,很难适应。”
3000元月薪很满意
Lawrence 58岁 新西兰人北方某大学外语系
同事形容Lawrence是一位固执的、孤独的老人。不像其他的外国人有很多朋友,他来中国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信仰共产主义。来中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在中国工作的这几年,Lawrence明显感到,上级对他们这些外籍员工的关心度非常高,就像一些国外私人企业一样。
每月3000元人民币的薪水,Lawrence很满足,他甚至认为,应该给中国的员工更多的薪水,在他看来,中国员工付出的努力比他们这些外国人更多。
在中国吃什么很头疼
冈田先生 37岁 日本人日驻京某贸易公司
冈田先生被派到中国公司工作,初来北京,看到大型百货商店里陈列着的高级百货商品,街道边高耸林立的高档公寓,各式各样的汽车以及手机的普及,冈田感到万分惊讶,“这和我在日本时对中国的印象完全不同”。他说,来中国前,他只是知道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市场,是个制造工厂,那里有低廉的建设费和人工费,并且由于人口众多而拥有大量的、潜在的消费者。“现在的感觉是,中国正在急速成长。”
冈田先生在中国工作最头痛的是“吃”的问题,因为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没吃过的东西太多,当然不合口味的也有。冈田常常为了应该吃什么而感到困惑。
本报记者 雷明薇
概述篇
TCL公司要组建一支“国际化部队”的消息立刻引起社会反响,中国的公司也开始拍着胸脯到国外“招贤纳士”了。
当然,说到底这和公司的海外扩展计划有关,从TCL的举措看,他们招聘洋人并非是为了装点门面、制造眼球效应,而是为了满足其正在运作的两个国际合作项目的需要。
据悉,在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等地举行专场招聘会之后,TCL还将陆续在美国纽约、硅谷举行。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说,“现在,外籍员工占集团总人数比例为18%%,未来3至5年,TCL将把这个比例进一步提高。”
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TCL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迄今为止,两个多月来,TCL集团已经收到国内外的应聘简历2万多份,并已经录取了近千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0%%。
安捷伦人力资源总监卢开宇认为,当你身边一起工作的洋人越来越多时,本土职场人士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同工作。就管理而言,也面临着远程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什么样的老外吃香?
TCL强调说,他们需要的员工是有国际化背景的,而并非单指外国人。按TCL的话说是以全球化视野,搜寻、吸纳具有国际化经营背景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迅速补充到关键岗位。
在招聘之前,TCL已经有外籍员工近一万人,在生产、研发和管理领域都有。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艳珍表示,刚毕业的“小老外”在中国找工作可能不太容易,中国缺少的是有国际眼光和思维的人,能和国际接轨的人,主要是中层职位,而基本岗位的人才供远大于求。
安捷伦人力资源总监卢开宇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尤其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更加显示出中国市场的诱惑力。“除了很多海归回来找工作,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首的很多亚太地区高端人才涌入中国寻找工作机会,他们不仅仅是短暂性的,而是来中国寻找永久性的工作机会。有的举家都迁过来,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同时,还把孩子培养起来适应中国的环境。”
一家著名跨国IT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吴女士告诉记者,在上海,已经有很多马来西亚人在这里定居,新加坡人甚至买好住宅,准备在退休以后来中国居住。他们在企业里一般做中层位置。
“尤其是在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机构里,中层职位的竞争,几乎是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人才中展开的。”吴女士强调说。
老外在中国面临的工作环境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去年开设了为外国人找工作的业务,张艳珍告诉记者,老外在中国一般是选择外资企业工作,但现在国内企业面临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同国际接轨,到本土公司工作的外籍员工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他们主要集中在比如高科技、研发设计等领域,这些领域与中国的吸引力有很大关系,和经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张艳珍说。
就外企而言,张艳珍指出,和从前相比,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薪酬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因为聘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从前外企外派到中国的外籍员工,不仅要有健康、意外、房、车补贴,甚至还有到第三世界的补助。而现在出现了新的群体———本地雇佣的外籍人。国外直接雇佣的一般都是最高管理层。本地雇佣的外国人,属于中层职位,他们的薪水低于公司外派,又高于本地人。
张艳珍认为,目前享受本土待遇的外籍员工在本地已经可以聘到,而且人才供给数量在增加,这样也拉动了在中国工作的外籍员工的薪水趋向本土水平。
“即便如此,很多外国人仍然愿意到中国工作。”人力资源经理吴女士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时期大量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也担心回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采访中,一位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毕业的MBA就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感兴趣,他认为,首先,在中国的工作经验能够让他更好地了解市场,另外,加入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个人上升机会也会比单纯在美国发展要快。
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位MBA虽然来中国享受的是本土待遇,但他仍然愿意留下来。
吴女士表示,外籍雇员要求的生活保障方面的“待遇”必然要和他们自身的经验、能力挂钩,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定。高端人才的要求也许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而对一般外籍雇员来说则很难实现。
一些外国人在中国难找工作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在市场经济里,个人首先要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吴女士在北京和上海都生活过,在她的印象中,上海的城市管理更到位,政府的服务意识更好,日常生活也更加多元化,可以满足各种人的需求,这些让外籍员工能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里,更快地适应环境。在她供职的企业里,许多外籍员工向她申请到上海工作,但是几乎没有人主动要求去北京工作。
记者 武星
责任编辑: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