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公布的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我国内地消费者对今年下半年的信心指数为78.9分,比2003年底的83.7分明显降低。由于目前的消费率已经创出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将使得宏观调控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而本轮宏观调控的
直接目的是控制投资规模的过快扩张。在此背景下,只有使得国内消费率出现明显的增长,才能弥补投资减速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缺口。然而,消费信心指数的再次大幅下滑,表明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根本动力的设想很难付诸实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4%,而我国内地去年的消费率为55.4%,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就在人们期望出现“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倾向却进一步的下滑,表明居民消费欲望下降已成趋势,内需不振的问题还将显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在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鼓励消费政策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信心为什么还是如此“固执”呢?从万事达卡设计的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就业状况、国民经济、固定收入、股票市场和生活质量等五项指标中可以发现,我国内地消费者对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信心分别达到了94.4分和93.7分,但与此同时对股票市场的信心指数却只有45.9分,而50分是“悲观”与“乐观”的分界线。显然,在导致消费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持续低迷的股市对消费信心打击相当严重。
股市低迷严重打击消费信心,是不难理解的。曾经有经济学家统计说,股市从2001年见顶后,至少将几千万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人踢出了小康阶层。确实,在几千万的股市投资者中,大部分是具有相当消费能力的居民。而股市持续低迷对他们资产形成的严重缩水,不但明显制约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而且严重遏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因为即使在他们手中有了新的闲钱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通过补仓去摊薄成本,而不大可能是去消费。虽然国外颇为流行的财富效应不被国内所公认,但它其实在时刻影响着股市中几千万“套中人”的日常消费。
推动投资与消费的均衡增长,以消费带动有效益的投资增长,无疑应是宏观调控的良性和长远目标。在盲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后,寻找扭转消费信心“牛鼻子”的工作应该刻不容缓了。(陈建军)
责任编辑:孙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