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半岛网闻 > 正文  
滚动新闻
青岛:对接中国重化时代
青岛新闻网  2004-08-11 16:54:35 招商周刊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题记:中国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改造,将是未来20年世界经济最具革命意义的事件之一。 

  首席记者 唐志军  

  背景新闻:

  一切发展迹象表明,中国以大炼油和相关石化为代表的重化工时代已经到来。中国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改造,将是未来20年世界经济最具革命意义
的事件之一。

  7月22日,中国诸多媒体都不约而同发布了同一个消息,总投资约100亿元年产1000万吨的青岛大炼油项目获准建设。而刚过1天,从广州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海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惠州大亚湾再次握手,投资160亿元的1200万吨炼油项目,经国务院正式审批通过,进入实施阶段……由此联想,去年8月的宁波镇海炼化经过改造炼油能力达到1600万吨,广州石化逾投资30亿元冲击千万吨炼油大关,加上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所属企业一系列乙烯等石化项目配套改造、扩建等惊世之举,无不证明了上述论断。

  记得很多年前,记者有幸到过胜利油田展览室参观,讲解员告诉说,西方国家在沥青当中能够提炼出上百种石化产品,而我们却只有一种用途,那就是铺马路。多年后,我的心里一直是一种酸楚的感觉,甚至常常在想,我们的石油化工什么时候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现在明白,就和环境演化一样,这需要一种过程。

  全球思考

  重化工时代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结构演化的一种必然规律,是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的标志。中国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从最初的以轻纺工业为重心向着重工业为重心的结构演化,这其中的突出标志是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产业的逐步崛起,并成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尤其近几年,伴随着自身经济发展和外资向重化工领域的涌入,使原本就在加速的中国重工业化步伐变得更加急促,而2003年这一特点更加明显,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比轻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评价这一轮工业增长特点时说,中国工业正进入重化工时期,中国工业经济正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对石化工业来说,无论是今天的爆发式增长还是下一步的整体蓝图规划,都必须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审视。因为在中国整体迈向重化工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且正着眼新世纪战略,以期缔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新中国克拉玛依和大庆油田开发开始,发展石油和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一直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50余年,中国为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已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断地夯实着基础,包括今天青岛等大炼油获准建设以及其它炼油石化装置的改造扩建,则是这种发展的必然和新高度的体现。尤其从国家安全和能源发展布局的高度上看,这样的时代,恰恰反映了国际竞争大趋势中的国家意志和战略眼光。

  眼下的广东、上海、浙江、山东、辽宁、黑龙江、甘肃等省市纷纷在原有的石化产业基础上,重新构架重化工发展框架,首当其冲就是大石化的基地蓝图。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正在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实施新一轮的大石化基地建设,包括中石油的六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建设;中石化除青岛1000万吨炼油项目建设外,将对现有炼油能力实施提升改造以及众多乙烯项目的扩建;中海油的南海石化项目以及惠州炼油厂建设等……

  因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上看,以石油能源为主的经济带动,已超乎了经济本身的意义,演变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外交战略竞争的焦点。对中国来讲,石化工业的竞争强弱与否,对整个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已达40%以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今年的原油进口量将会首次突破1亿吨,可以说,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始终面临着缺油的严峻考验。

  在石油短缺的时不我待中,一方面需要想方设法进口原油,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大炼油基地建设和提升现有炼油能力。统计表明,世界炼油总能力从2002年的409385.7万吨/年增长到2003年的410272.8万吨/年,中国炼油能力已占亚洲总能力的22.4%。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国石油加工量在近些年大幅增加,但比较世界炼油前3强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皇家荷兰壳牌集团、BP公司不难看出,无论是中石油、中海油还是炼油主力中石化,在规模、技术、管理、市场、效率、配套加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整体竞争力不强,一方面产能过剩,而另一方面供给不足,有些产品还需进口。专家分析指出,这其中既有规模问题,也有生产装置和技术工艺落后的问题,甚至更有管理、效率不高以及体制、市场不畅等诸多问题。

  有人把排名世界第26位的中石化与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作了比较,且不说人家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结构多么优越,不说他们遍布世界上150个国家的市场开拓,难比人家10年在美国和欧洲取得的10000项技术专利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单从人均创造价值来看,2003年埃克森美孚有8.8万名员工,净利润为215亿美元(约合1780亿元人民币),人均净利润24.44万美元(约合202.31万元人民币);中国石化历经三年人员分流后还剩数十万人,净利润190亿人民币,人均净利润4.75万元人民币。

  不难看出的是,中国需要呼唤中国石化新生代的核心意义,其实质就在于要将中国石化工业做大做强。这种做大做强,决不意味着重复建设和简单扩建改造,更不是推倒重建,一切从新开始。新生的意义在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方位提升竞争能力。

  战略猜想

  尽管石化产业在世界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但对中国而言,仍属朝阳产业。

  一位曾参加过石油会战以及后来乙烯建设的"老石化",对这个朝阳产业有着深刻理解,他认为,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单纯炼油到80年代开始与石化联姻,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创造了中国石油化工的新生代,正是这样时代的崛起,赋予了中国整个石化工业新的生命和得以蓬勃发展的力量。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全球石油化工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石化工业,正是伴随着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尤其大型化、专业化,基地化及炼化一体化等趋势一路前行。

  为了缔造竞争力,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于1998年实施重组,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行业性垄断,组建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加上原有的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现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新生代的竞争格局。

  从三大公司现在和今后一段举动上看,中国石油拟在长城以北建设六大炼油基地,而中石化和中海油将在东南沿海和南中国分别投巨资购建新的竞争力基地,这其中既有炼油项目更有乙烯等项目。

  而当我们把目光从北向南粗略扫描后就会发现,21世纪中国石化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大连:拥有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和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两大炼油厂,大连市准备实施两大炼厂加工能力扩能及配套改造,2006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同时要推进石化向下游深加工发展,营造多元化的石化产业集群。决心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

  南京:拥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较大规模以上的石化企业200余家。今后三年将投入450亿元巨资,以期尽快形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

  宁波:决意以镇海石化为依托,抓住台塑集团兴建乙烯项目和镇海石化大乙烯正式实施为契机,走出"油化一体"的宁波模式,进而带动整个宁波乃至浙江重化工业的发展。

  上海:凸现的上海化工区,使得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美国亨斯迈等为代表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以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都已成为化工区的投资主体。预计到2005年,将有12个大型合资或独资项目竣工,项目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

  广东:连接湛江-茂名-广州-珠海-惠州-汕头的沿海石油化工产业带已现雏形。除了传统的茂名、湛江、广州等地,新兴的惠州、珠海、汕头也正在加入广东这条沿海产业带。预计到2005年,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项目建成后,惠州将成为继茂名和广州之后广东省第3大炼油化工中心。

  跨越胶州湾之梦

  胶州湾畔昨日上演的惊涛拍岸今天还在延续。

  随着中船重工与青岛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随着大炼油项目正式落户青岛,随着……青岛越来越成为吸引国家目光和干大事的地方。

  当青岛决策者早在前些年开始布局四大工业基地时,有些人恐怕还不能完全理解。现在说来,是不断的开放,使得决策者更具开放的眼光和胸怀,而不仅仅局限青岛想青岛、看青岛,而是用国际化的眼光审视青岛与世界的关系。正因有了这样的眼光和高度,才会有对重大项目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毫无异议,尽管像大造船、大炼油、甚至大汽车落地青岛,但其竞争和发展却是在国家层面,对青岛和山东而言,在幸运搭上这班车后,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借机发展。

  青岛大炼油之梦,已经做了十几年。就在那激动的一瞬间,人们似乎都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苦苦的追求究竟为了什么?换句话说,梦想成真的大炼油会给青岛乃至山东带来什么?

  发展迫使我们猜想。

  重化工是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青岛作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何尝不想发展重化工业,尤其对一个最大的传统基础产业的石油化工业来讲,它对改变和提升工业结构、产业带动、投资回报、解决城市劳动就业等,无不具有重大意义。也正因如此,青岛的大炼油、大石化梦,尽管做的曲折,但终究梦圆。

  工业化阶段避开不了重化工,对于这样一个大的支柱产业,山东省有发展中化工的基础条件,也不应该逾越它,包括钢铁、石化都应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从总体上看,我们这方面还是不足的。要看到,我们的许多化工原料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40%-50%的化工原料要靠进口,许多延伸的东西在国内还是短缺产品。有关的分析认为,青岛大炼油以及随后的大石化工程如果投产,将会真正实现一个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届时,一个凸现的石化工业城,将会屹立在黄海岸边,青岛重化工工业的格局也将会就此形成。到那时,由炼油对下游产品的拉动效应比例将是连续的倍增,而炼油对下游产品开发所产生的年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将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将拉动港口、建筑、纺织、金融、信息、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就将达数十万人之多。

  所以,无论对青岛、对半岛、对整个山东,这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对此,山东省经委已于2003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山东省石化工业发展的意见〉,好像已经预见到了这个必然结果,"意见"明确地提出要以青岛大炼油、齐鲁石化、济南炼油为依托,跟踪国际石化工业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炼油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乙烯及后续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发展的重点就是,炼油、乙烯、合成材料、有机原料。

  在炼油上,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和油品质量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在乙烯方面,改造齐鲁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使其生产能力达到72万吨;在合成材料上,将在大力发展乙烯基础上,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在有机原料上,重点发展苯酚/丙酮、环氧氯丙烷、氯乙烯单体、醋酸乙烯、双酚A、丙烯酸及酯类等产品,为精细化工产品提供原料来源。

  专家告诉记者,这么大的产业链所带来的规模,也不光是山东一个省就可消费掉的,这既有区域经济的关系,更要看到这是全国经济的一步棋。为什么中央这么慎重布局这个新点,自然有其高瞻远瞩的道理。通过这样的项目,可以辐射到周边省市,包括苏北、河南、安徽甚至山西等广大地区。

  可以预见,按照这一蓝图走下去,不仅青岛将会由此迈上重化工之路,山东也将就此打造出一条强省之路,而且整体融入经济全球化行列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赵振宇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海尔双变多联中央空调震动日本制冷界
·激光帮你摘掉眼镜 治近视 到市立
·NIIT国际软件工程师8.16开课热招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欢迎参观2004青岛首届旅游网上博览会
·十九中国际部"加拿大大学预科班”招生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NIIT软件工程师定向就业班报名中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青岛校区热招中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