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独生子女架构起年轻一代之时,少不更事成为普遍之事。然而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一个群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今年考取高校本科的特困生群体应该是最有力的表达,这种声音虽然细微但更具震撼力。
“妈妈的皮鞋穿了6年”
对于时下的时尚女士来讲,每季鞋子的流行元素都是有区别的。可是
李启、李明讲,“妈妈的鞋子已经穿了6年,一年四季就几套衣服”。供养一对双胞胎兄弟上高中、上大学,对于李启、李明这样的家庭不是“艰难”两个字可以表达的。
父亲待岗,每月收入450元左右;母亲下岗,每月收入270元,加上患有哮喘、皮肤病,因此零工的收入也不能确保。可是,李启、李明兄弟格外争气,从小学习就不用父母操心,上高中时二兄弟又双双考入青岛2中。今年高考,李启以610分的成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李明以628分的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两个孩子,两份7000多元的入学钱,怎么办?一家人商量后已经决定等兄弟俩去上学时,就将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夫妻俩分住各自的父母家。
面对家庭的窘境,李启、李明谋划的可仔细了。一个大原则,“少花点,多挣点”,还有“不买新衣服,不买皮箱,吃便宜的……”为了节约开支,两兄弟已下定决心,大学4年除非想家想得难以抑制,否则寒暑假不回家,平日两兄弟聚聚也是团聚。
李启、李明对贫穷的态度是那么坦然,映射到他们平日的点点滴滴。青岛2中学生处老师介绍,两兄弟在学校表现极好,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担任卫生委员的李启每天清晨都很负责任地赶到教室,让同学们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学习。这种工作几乎成了学校的“免检产品”。
最担心的和最希望的
丁桂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种难得的乖乖女。听过她的身世后,就不难理解她的成熟表现。她3岁丧母,去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又夺去了父亲的双腿,让这个家庭进入真正的寒冬。
曾经有一段时间,丁桂芳无法承受生活的重负,学习成绩下滑。但是最终她还是以638分的成绩考取北京理工大学,这个成绩是胶南1中排第四名。是父亲的叮嘱支撑她挺了过来。
丁桂芳说父亲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她和妹妹是家中的希望,也是父亲最担心的。父亲出车祸的那个冬天,她们一家人的春节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一位失去双腿,失去养活这个家能力的父亲,那个悲痛的场面让人不忍联想。丁桂芳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笑容,她说即使她得知噩耗赶到医院时,第一眼见到的也是父亲的笑容。父亲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坚强”的真谛。高考结束后,她与妹妹在离家20公里的厂子里打工。
“不上学不行”,这个信念在丁桂芳心中不曾动摇,反而愈发坚定。就这样,丁桂芳咬着牙学了下来,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由于家庭原因,她还替妹妹操心。妹妹今年中考没有考取普通高中,她说想选一个将来能通过对口高职录取上大学的职业学校。“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不能不上学”,这是采访中丁桂芳反复强调的。
贫穷与成绩无关
今年青岛15中的理科高考状元杨穆青,以681分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平日学习成绩多在级部前10名的他,此次高考超常发挥,其中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杨穆青来自父亲、母亲双下岗的特困家庭,更令人刮目。“贫穷与成绩无关”,这是杨穆青的感觉。
进入大学校门时,杨穆青要首付5500元的学费,加上一些杂费差不多得8000元。这确实不是个小数额,但是杨穆青也有自己的打算。节流自是一个方法,他想的更多的还是开源,他说,查阅学校的相关资料,学校有不少奖学金,他的目标是好好学习,争取取得奖学金,以此减轻父母的负担。
虽然面临上学的窘境,虽然酷热的家中没有什么消暑设备,但是他仍可以沉下心来在家中看《史记》,一个理科状元看史书,因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这只是金榜题名的特困生的一个速写。虽然生活状态不尽相同,但是自强不息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特殊的经历让他们超越了自己的年龄,积累了区别于同龄人的别样财富。加之,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爱越来越多,青岛扶桑精制品加工有限公司捐助每名考取本科的学生3000元,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慈善总会等都加入进来,可以预见,社会的关爱将使这一特困生群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本报记者刘淼
特约编辑 郑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