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黑色星期五、星期一恐惧、人际交往障碍……这些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在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钱铭怡看来,是患了“精神感冒”,应当引起重视。
然而,目前中国几万名心理咨询师“无患可治”,各地三级甲等医院的心理咨询机构“门可罗雀”。这些现象使她意识到:中国百姓普遍对
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差甚至曲解,这使得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此间举行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公众论坛上,钱铭怡告诉因好奇而走进课堂的民众:
“精神感冒”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个中国人中,至少就有3个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问题正在危害着中国人的健康。
钱铭怡指出,中国人往往将有心理问题与患有精神病混淆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概念中的精神病严格来讲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消失、产生罪恶感和无价值感、有自残或自杀倾向等等,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保证个体顺利健康地发展。心理咨询就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解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成熟,进而走向自强自立。
钱铭怡说,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人们对它通常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诊所的来访者往往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敢走进诊室,然后在咨询师的反复保证下,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肯倾吐愁苦。在许多人看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很可能是“精神病”,或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隐私。
她指出,“这种偏见导致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就诊”。当然,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咨询的费用较高,治疗周期一般较长等,也是中国百姓远离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因。她说,有了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自杀。
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在全人口死因中列第五位,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死因中居首位。
特约编辑: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