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山东观察 > 正文  
滚动新闻
龙头不举,半岛巨龙何以腾飞?
青岛新闻网  2004-08-09 17:03:22 新华网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新华网山东频道济南8月9日电(记者董学清、刘宝森)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从提出到现在已逾一年,但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有关专家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重量级龙头城市的带动。龙头不举,半岛巨龙何以起飞?

  青岛市经贸委主任刘明君说:"比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毗邻的京津唐地区,
胶东半岛最缺的正是沪穗京那样的重量级龙头。半岛三市中实力最强的青岛,去年GDP总量不过是北京、广州的二分之一,不足上海的三分之一。而一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龙头城市,对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一星教授认为,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当务之急是把青岛培植成国际化城市,以此为龙头带动西到济南、东至威海,由八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原经济所所长马传栋则认为,以青岛市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龙尾"甩到400公里外的济南为时尚早,更现实的选择是:青岛作为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龙头带动烟台、威海,三市合力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进而带动全省发展。

  对于山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而言,青岛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这一点已为山东省的高层决策者所接受。韩寓群省长说:"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省里的鼎力支持下,总投资100亿元的大炼油项目花落青岛,现已获准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年加工原油能力可达1000万吨,年销售收入213亿元,一个重石化大产业呼之欲出。与此同时,济(南)青(岛)间第二条高速公路也将于年内开建,途经莱芜、沂源、沂水、诸城、胶南等5县市,终点是青岛西海岸的黄岛港。而那里,正是青岛新的经济中心。

  作为龙头,更重要的功能是辐射带动能力。发挥龙头城市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注重其服务功能,成为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汇集区和输出源。崂山区提出退出一般性加工制造领域,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至今已吸引20多家跨国公司在崂山设立地区总部。区委书记李增勇说:"别小看这20多个总部,它们给崂山、给周边地区带来的效益要比几百几千家企业大得多。" 

  青岛的龙头地位亟待增强,作为山东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半岛威海、烟台两市也急需强身健体,形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可喜局面。要做强这个"大龙头",目前还存在着交通、能源、人才等方面的制约。长三角16个城市间,已实现2小时直达,但同处胶东半岛的三市至今还没有直通高速公路。随着2000家韩资企业、960家日资企业的入驻,烟台日语、朝鲜语人才已告紧缺。至于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员,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更不可同日而语。

  腹地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制约因素。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发展司副司长杨朝光认为,看一个区域的长远发展前景,必须看它的腹地。特别是国际资本,来不来投资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市场辐射面有多大。他举例说,珠三角借临近港澳之便,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但受腹地局限,至今对本省北部的辐射力还不强。反观长三角,90年代至今以上海为龙头,借助得天独厚的水陆运输条件,以整个长江流域为腹地,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后劲的区域,后来居上。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拓展半岛腹地的重要性。山东省交通厅规划处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山东已与河南达成协议,共同建设菏泽至兰考高速公路,目前山东段菏泽至关庄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届时,胶东半岛将与中原城市群、山西能源基地乃至广袤的大西北紧密相连,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腹地将成倍扩大。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尚存四方面劣势

  著名区域经济和产业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魏后凯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尚存在四方面的劣势。同时,这也是整个环渤海地区存在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劣势是经济外向度低。魏后凯对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经济外向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大概有50多个城市倾向于外向型,大多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地区比较少,一共只有4个城市,青岛排第12位,烟台列第27位,威海列第29位,日照列第46位。外贸依存度,珠江三角洲是140%,长江三角洲是60%,环渤海湾地区35.2%,山东是29.3%;外资依存度,珠江三角洲是10.6%,长江三角洲5.2%,环渤海湾地区3.6%,山东是3.7%。因此对外开放程度,山东远远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第二个问题是山东科技创新的能力比较低。根据魏后凯最近做的一组测算评价,2000年中国省一级的工业竞争力评价中,山东排第六位。对中国省一级工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山东排在第十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陕西、辽宁、四川、重庆都列山东之前。科技部就科技进步检测情况看,山东名列第八位。创新能力低使山东半岛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难度加大。

  第三个问题是,产业集群化水平比较低。魏后凯说,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和广东。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是产业的集群化、产业的融合化和产业的生态化。过去工业园只解决了产业的集中问题,但没有解决产业的分工协作问题、工人的分工问题。现在要在产业园区化的基础上推进产业集群化,除选择好的产业链以外,产业配套体系很重要。外商投资、国内投资、民间投资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地方产业的配套体系问题。地方产业配套体系是第三投资环境,第一投资环境是硬环境,第二投资环境是软环境,再一个就是新型的产业分工体系。原来的产业只是机械的分工,例如济南的汽车、青岛的家电,但是分工体系并非如此,而是每个地区可能都在生产同一产品,但是处在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生产环节,有的可能是初级制造,有的是高级制造,有的是销售,有的是配件。

  第四个问题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缺乏一个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长江三角洲有上海、珠江三角洲有香港、深圳甚至广州,而山东没有这样的城市。魏后凯认为应更加强调做大做强青岛,不能因为山东省会在济南,济南就要排在青岛的前面。从现有条件来看,青岛应该排在首位。他认为,青岛要做大做强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青岛要建成国际大都市,首先必须建成国际管理控制中心,成为跨国公司总部和研究开发机构的所在。二是青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问题,这应该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考虑。现在上海、天津、大连都是国家确定的国际航运中心,但作为集装箱的枢纽港,青岛比天津、大连更有优势,应该把青岛集装箱枢纽港作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并争取超越韩国的釜山港。三是建议在黄岛建立自由贸易区。魏后凯认为,无论是出口加工区、保税区,未来的趋势就是向自由经济贸易区发展,可考虑在青岛黄岛建立自由贸易区试点,通过国家和省里的支持,把青岛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赵振宇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NIIT软件工程师定向就业班报名中
·海尔等空调四强占据市场销售半壁江山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欢迎参观2004青岛首届旅游网上博览会
·激光帮你摘掉眼镜 治近视 到市立
·青岛第十九中学国际部 "中加班"招生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美国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经理职业认证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青岛校区热招中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