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十多年的马拉松长跑之后,青岛石化工业的时钟,在“大炼油”终获批复那一刻正式启动。一个巨大的“石化城”的蓝图也随之在西海岸铺陈开来。
这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石化工业绵长的产业链条、强悍的拉动能力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改变……
2004年7月21日,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青岛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传递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青岛大炼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此前,《青岛大炼油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评价报告》、《青岛大炼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已分别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
至此,建设青岛大炼油工程涉及的所有报批事项均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标志着青岛大炼油工程已获准建设,青岛石化基地建设终获突破性进展,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青岛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和青岛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1世纪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它的实施,标志我市石化工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了解一下这一项目的有关信息,有利于我们在发展这一产业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布局西海岸以及我们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座庞大的石化城
在今后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在西海岸毗邻油港区的一片140多公顷的土地上,将平地崛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炼油企业。
与世界各地正在运行的这类装置相比,在这一厂区内将要安装的一期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0万吨的炼油装置,不仅是国内目前单系列最大最先进的一套炼油装置,而且也是当今世界最大最先进的一种装置。
这一总投资近100亿元的项目,每年将生产汽油、煤油各100多万吨,柴油近500万吨,石脑油近100万吨,还有液化气等其他产品近80万吨。它所生产的汽柴油产品的质量,可全部达到发达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达到我国2010年的排放标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青岛大炼油项目的生产过程,将采取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设计建设,使整个项目实现全流程封闭的清洁化生产,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环境目标。可以说,是一个“绿色”的大型炼化企业。
除了由高达几十米、直径近10米、单体最重达2000吨左右的反应器等大量塔、罐和管道组成的主要工艺装置以外,厂区内直接围绕生产的功能区域还有管理、污水处理、动力、油品储运、铁路和公路装卸等辅助设施区域。需要各类工种的员工六七千人。
如果能够继续实现二期炼油工程和不断进行下游项目的建设,那么,以炼油厂为龙头,将有更多的投资巨大的化工企业摆放在它的附近,比如炼油企业当然的下游项目———乙烯,就是投资规模远比炼化要高得多的工业设施。据了解,一套百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的投入,就是千万吨级炼油设备的两到3倍。
加上来此“扎堆”的大量衍生品生产企业和厂区外配套的油港、油库群、液体化工码头、电厂、供水厂、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海岸大型石化基地的设想将变为现实,西海岸油港区以西沿胶州湾一带的十几平方公里海边滩涂,将会建起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化城”。
一个石化产业链
在这一项目的主要产品目录中,可以看到一个鲜见的名词———“石脑油”。其实,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词,其意就是,在炼油装置内,黑色粘稠的石油经高温蒸气蒸馏产生的各类产品中,按比重它是居于渣油、重油、柴油、煤油、汽油这些产品“脑袋”之上最轻的一种油品。这种常温常压下最轻的一种液态油品,就是人们熟知的最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乙烯、丙烯、芳烃等的原料。以“石脑油”为原料经催化裂解产生的乙烯等基础原料产品,将会进一步生产出大量的化工产品,加上上百种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的直接的原料,由此更可以衍生出成千上万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工产品,如人们熟知的性能不同的各类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硫酸、农药等等,可以说,几乎覆盖我们生活所需的产品。
目前,看好石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已有总投资约7亿美元的众多石化下游企业落户西海岸,与此同时,还有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和我国台湾等地的世界几十家著名化工公司,在上游原料来源由于大炼油的出现而进一步突破之际,正在酝酿进入。
据有关专家分析,石化工业对经济的带动和促进,将以几十倍的增长效应递增。
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将石化工业与电子工业和生命科学同等看待,甚至作为核心工业,实行一种“化学群”战略,在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中,大气魄,大手笔,集中10至20平方公里的土地,造就一个个规模庞大的“石化专业区”,实现上下游产品链接,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这种“化学群”战略,突出的好处就是,顺应了石化产业的工艺特点,就地依次供货,实现连续加工,“趁热”加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以及保存、运输的成本,同时获取多种衍生产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个重大机遇
不仅是国家重点大学———石油大学在西海岸的落户,从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透露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信息:针对西海岸日益成熟的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瞄准青岛大炼油项目获准建设的巨大机遇,该学院从今年9月份起,将开设以石油冶炼油、化工及自动化、精细化工等为方向的化工工艺专业。
各种信息表明,与未来各类上下游厂区内直接围绕生产的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相比,石化产业对西海岸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将更为广泛和深刻。目前,这一带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从港口物流到房地产业、生活服务等各行业,都在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新的评估,以做好应对的准备。
对于青岛西海岸来说,这一项目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是西海岸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城区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随着石化基地建设的展开,围绕这一产业的大量的资金流、物流和人流,将不断地涌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下游项目不断进入西海岸,产业链将会不断拉长和向纵深发展,服务业将进一步繁荣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肯定地说,不仅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还将有更多的科研、教育等相关的高端产业,不断进入并借机发展。
曾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围绕这一项目,将可能创造出十几万个就业机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透露的信息进一步表明,工程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因为,这一工程将摆脱过去国家投资的重大项目的传统模式,采用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说,企业大量从业人员和围绕这一项目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消费需求,将完全社会化,由此,无疑将为新城区三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和促进力量,西海岸城区的扩张和裂变,由此将会进一步加速。
一个产业战略
历经十几年的准备和审批,这一人们翘首以待的省市重大项目的开始实施,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青岛市便确立了石化工业发展的方向,正式把大型炼油作为龙头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从那时起,开发区不仅在一期油码头以西北临胶州湾的沿岸,预留了8平方公里多的滩涂地和浅海地,先期进行了部分土地的平整、筑坝围海和吹填造地,以后又在与这一地块相邻的西部海边滩地,再次规划出大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施工的前期准备,“虚地以待”十几年。与此同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招商引资,从最初中(山东、青岛)、韩、沙特的三国四方,后来的三国五方(加“中石化”),以引进外资为主,到现在的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主,先后经历了13年的历程,可以说是矢志不移。
产业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正是这种深谋远虑,使这一持久的招商引资,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和诸多磨难,仍能不断出现新的转机,并进入目前快速推进的阶段。
青岛西海岸有着优越的发展石化工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基础资源条件,如何把这种地理和资源的优势,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优化配置,从战略上推进这一产业的发展,同样考验着人们的智慧。
2001年的7月6日,青岛港将自建的32座共计18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以1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石化,使这个全国储存能力最大的储罐群,成为中石化灵活调控油种、保证原油运输和生产、增加原油储备能力的重要基础。
这一转让,因此开始提升了地方与中国石化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使石化基地的筹建由此出现了战略性的转机。
这一转让,从全国石化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来看,它不仅成为国家把青岛作为原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重要因素,也是青岛成为国内重要石化基地的重要转折因素。
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这也是一个合理的、最优的选择。原油战略储备能力的增强和以大型炼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基地的建设,不仅将使西海岸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一个新兴的大型石化基地,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将使青岛原有化工行业的资源诸如以石油加工、纯碱、烧碱为主的基础化学工业,以染料、涂料、海洋化工、海洋药物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学工业,以轮胎、运输带、胶管、新工艺炭黑、胶鞋为主的橡胶加工业等产业链得以优化,使这一行业从此有了充足的基本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填补了这一方面产品结构的空缺,为原有的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围绕这一项目展开的“以下游产业促进上游产业”思路的成功运作,也是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一种有益探索。近年来,为了给未来的上游炼油产品开辟足够的出路,青岛港酝酿并动工兴建了液体化工码头。这座近期即将投入运行、一期建设5万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100万吨,后期建设8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230万吨、能满足目前最大液体化工船舶接卸的液体化工码头,不仅可满足上游大量炼油产品的出口,而且在短期内可为进驻的下游化工企业保证原料的进口。与此同时,开发区大力引进石化下游产业,以形成一个有效的需求量,为大型炼油企业的进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一战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下游石化产业链的加快形成,为大型炼油企业的进驻和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后续加工的保障,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西海岸新城区原油、液体化工产品储运能力和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能力,既为炼油项目节约了大量配套建设的资金,又促进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可期待的春天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油品生产的增速,必须达到GDP增速的一半,才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此,我国目前仍有相当大的现实差距;同样,基础化工原料也有很大的缺口,如乙烯的社会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但目前国内每年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一半,所以,大型炼油工程早一天投产,后续石化项目的尽快到位,无疑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强大的动力,也必将为企业和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聚集的规律,可以说,炼油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将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所以,要借此转折性的机遇未雨绸缪,为未来炼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工园区上下游企业的布局和产业链的拉长,超前做好规划,不仅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做好长远战略准备,而且要以最优的布局和结构,实现最科学合理的产业群的聚集,创造出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放眼世界,国际石化行业的发展也正在不断地调整和进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专业区在产业规模做大的同时,正在酝酿建立信息技术网络,使专业区内的企业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发展业务,以减少周转时间和成本,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不断进入。与此同时,部分石化专业区,充分利用“自由港区”的条件,在发展石化加工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油品贸易,使当地成为世界油品贸易的中心,大大促进了当地物流业和航运业的发展。
青岛西海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发展物流的优越基础,还有许多同类地区所不具备的发展自由港的条件,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的资源,实现石化产业效益的倍增,将是西海岸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酝酿多年的青岛大型炼油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与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相吻合,可谓生逢其时,验证了青岛这一产业发展战略的正确。目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做好项目开工建设的所有准备。同样,根据新的变化和新的信息,继续做好近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迎接石化工业春天的到来,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