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教授卡洛依用经济眼光审视教育:远程教育不一定最好、 大学排名基本无意义、 教育永远不能市场化。
经济学家看问题总有自己独特的角度。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卡洛依教授,他的专业是教育经济学,因而在他讲演《知识经济中的大学:希望与陷阱》中,总是用经济眼光
来审视和解释当前的一些教育问题,自然引起了众多中国大学校长的浓厚兴趣。
有人以为,今天的网络教育是一种投入小、成本低而收益大,可以实现教育超越式发展的新型现代教育模式。可是,卡洛依教授的观点却让人吃惊:网络教育并不是方式最好、成本最低的教育。
他介绍说,哥伦比亚大学是网络教育最大的失败者。原来学校出于经济原因,以为可以通过出售网上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于是花了很多钱来建设,结果失败了。原因在于这种学习方式与学生集中在教室里学习有着根本区别———学校里有人管,而网络学习是一种孤独的学习。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而18岁的孩子现在面临的诱惑太多,他们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会在哪里?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所以说,依靠远程教育是无法教育好这些孩子的。
卡洛依教授认为,网络教育只适宜一些年龄大、有工作经历,能够在晚上安排自学的成人就读。
不知为什么,美国、英国这些著名大学的校长、教授大都对大学排名榜抱有一种很不以为然的态度。“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的当天,剑桥大学女校长理查德关于“排行榜并不决定一所大学的名声”的说法,立即被各家媒体以醒目标题刊出。
今天,卡洛依教授也同样提出,大学的排名基本上没有意义。他甚至说得更直接,在美国,大学排名都是人为操纵的。
卡洛依教授讲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他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教育系,从排名上看,位居第一,哈佛大学名列第三。可是哈佛大学还是抢走了斯坦福大学不少好学生,因为哈佛给这些学生提供5000美元的奖学金。
“其实,第三与第一的区别就是5000美元的区别,但这就足以改变学生的决定。”卡洛依教授幽默地说。
近一百年来,顶尖大学的排名顺序差不多。卡洛依教授说,像哈佛、剑桥这样的大学是不怕排名的,也不怕没有领导地位。“只要能吸引到最好的学生和优秀的老师,我们就不害怕。”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之所以愿意呆在斯坦福大学,就是因为这里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教他们是非常大的乐趣。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普通的、质量较差的学校收费比较高,而一些好的学校反倒收费比较低。对此,卡洛依教授说:“像北京大学这样著名的大学应该提高学费的收费标准,不应该和普通学校执行同一个标准。政府通过调整公共经费,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到省一级的区域性大学,提高地方的办学水平。”
听了卡洛依教授的这番话,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区域性大学的校长都表示赞同。
作为教育经济学家,卡洛依教授当然懂得成本补偿的基本问题。他说,大学实行成本分担,让学生付费上学是正确的选择,学费的标准应该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大学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这很不公平。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教育收费是建立在学校愿意收多少钱的基础上的。如果学校的收费太少,则意味着这所学校的质量比较差,没人愿意去。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中国生产的电视和日本索尼生产的电视价格一样,或者韩国的现代汽车与德国的奔驰汽车价格一样,人们一般不会选择中国的电视或是韩国的汽车,而是选择后者。
在他看来,这与北大这样的大学提高收费是一个道理。“如果提高北大这样的大学的学费,政府公共经费的投入就会减少。这里既有市场的因素,也考虑了社会的公正和公益因素。”卡洛依教授说。
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他建议,可以通过政府资助的方法,比如建立完善的奖学金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应该降低收费的标准。
他强调:“我不赞同大学收费完全靠市场因素来左右,因为教育永远也不能市场化。”
卡洛依教授所说的经济规律无疑是具普遍性的,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要真正实现优质教育收费的合理化,恐怕还要经历一段时间。
特约编辑: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