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欧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能让宇航员进入“人工冬眠”状态的技术,以减少宇航员长期宇宙飞行中的负担。
尽管宇宙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很快,但由于宇宙浩瀚无边,即使在太阳系中飞向距离地球很近的火星,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如果飞向土星,则需要近10年时光,更不要说飞往太阳系外的目
标了。这样长的飞行对于宇航员不仅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而且也使他们的肌肉弱化。另外,宇航员也在这一段基本无所事事的时间中消耗了很多物质,增加了发射费用。而“人工冬眠”技术研究成功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宇航员就可以在孤独烦闷的宇宙飞行中进入梦乡,并减少自己的新陈代谢,等到临近目的地时,再醒来投入研究工作。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目前科学家看好的人工冬眠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向宇航员体内注入一种简称为DADLE的物质。现已证明,将这种物质在夏天注入到松鼠体内,本来只在冬天冬眠的松鼠立即开始“冬眠”,如果将它注入根本不冬眠的试验鼠中,试验鼠也开始冬眠。人体实验显示,DADLE能引起基因活动的减弱,降低细胞分裂速度。欧洲航天局科学家希望使用它来使宇航员进入冬眠状态。
此外,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另外一种技术。他们发现,北极地区的松鼠在冬眠期间体温在零下2到3摄氏度,但血液等体液却不冻结,因而它们的组织也就不被冻坏。科学家估计,这是松鼠在冬眠时体内释放出一种防冻物质,如果能找到这种防冻物质,并将它们注入到宇航员体内,也就可以降低宇航员的新陈代谢,减少了冬眠的损失。
让宇航员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并不是新理论。早在1968年,一部科技幻想电影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但是,将这种设想变为现实,还是很困难。但正如意大利科学家马尔克·比吉欧格拉对《自然》杂志所说,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这种方法能够成功,这个理论却也不是胡思乱想”。不过,就是实现了人工冬眠,科学家还要解决宇航员在冬眠期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困难也不小,但科学家也提出了一些方案来解决这些困难。
目前欧洲航天局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路线图”。他们希望,在2030年进行的欧洲航天局的登陆火星计划中,就能使用人工冬眠的技术。(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