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批示查真相
被称为“夏青天”的夏家骏在此事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00名民工薪水为何如此难讨?
一些官员为何如此胆大?
总理批示为何难于执行?
2004年1月,67岁的夏家骏从北京飞赴哈尔滨,原本只是在哈尔滨一年一度的冰雪艺术节上举办书画展———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却因此介入一次微妙而激烈的矛盾之中。
这个问题从总理过问到现在,为时已近半年,非常罕见地让中央和黑龙江省三次下派检查组。让夏家骏感慨不已的是,一个拖欠民工工资及工程款的问题,解决起来居然如此纠缠反复。
“夏青天”接状
“你们逼也没用,再逼我只能喝药。”
面对满屋来讨债的村民,董洪喜哭了。董是黑龙江省鸡西市郊区村的村支部书记,他领着村里人出外打工,没想到5万多元的工资款却被拖欠,眼看就到年关,村民们发怒了。
“那你喝吧。”村民们才不相信呢。这天是2003年12月18日,时间是下午4时,董洪喜拿出一瓶敌敌畏,仰脖子一饮而尽。
真喝药了!村民们这下慌了,乱成一团,赶紧送医院,赶紧联系抢救……董洪喜没想到,他这条命,被鸡西市肛肠医院救回来了,不过更没想到的是,这事后来可闹大了,摆到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案头。
但要到将近一个月后,这个“让事闹大了”的关键人物夏家骏才会在他们视野里出现。在冰雪艺术节期间,宋延寿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夏家骏的报道,觉得眼熟,上网一查,不禁大喜———夏家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因常为民鼓与呼,人赠外号“夏青天”。
宋延寿是鸡西市几项工程的项目经理,服毒自杀的董洪喜就是他手下的一个工头,宋延寿欠民工们的工资,而原因却又是当地政府拖欠工程款,在服毒事件之后,宋和十多位民工工头一起到哈尔滨上访,讨要工钱。
“好,就找他告状去。”病急乱投医,宋延寿决定领头去找夏家骏。听罢民工们的哭诉、看完联名的告状信,夏家骏决定管管这“闲事”,“500多个民工没钱过年啊,太可怜了。”
经过几天调查核实,1月4日,夏家骏以“农民工服毒自杀,政府拖欠工程款酿恶果”为题,向国务院发出了政协委员专用的“反映社情民意函”。
十多天后,国务院信访局将此信息转到了黑龙江省信访办,要求“认真研究处理”,信息随即又转到了鸡西市信访局,要求当地研究处理。
此前,宋延寿已数次去市政府要钱,在民工服毒事件发生后,宋找到了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朱玉林,请求将项目部的10万元履约保证金退还应急。实际上,按合同规定,履约保证金应于工程完工验收3日内退还,而此时工程已通车两个月,不仅工程款未按约给付,连保证金也被扣着。
“喝药的死没死?”朱市长问。
“抢救过来了。”
“那就好,一定要好好安抚。”朱市长一边慰问,对要钱的事却不松口。“600万的工程,已经给你们400万了,在鸡西的工程给70%是最高的,你还不知足?”
“400万元只够材料款,哪里来的钱发工资?”但宋延寿还是无功而返,朱市长最后告诉他,“这事你不要再找我了,就是民工喝毒药我也不能给,审计完再说吧。”
在夏家骏干预此事、国务院信访局发函之后,宋延寿感到,“气氛”变了:鸡西市国贸大厦二期装修工程同样拖欠数百万元,宋延寿找到国贸大厦的主管单位市煤业集团,董事长说,“你不是告状都告到中央去了吗?越告越不给,看能把我怎么样?”
再找市政府时,市领导已避而不见,市政府秘书长态度强硬地接见了上访者:“谁叫你们干活,你们就找他们,政府不欠你们的钱!”
满腹委屈的民工们,决定派出代表再次向夏家骏求援。听罢详情,夏家骏火了,操起笔就开始写信,信写完后,民工们一看信封,吓了一跳:上面写着,敬呈温总理阅示。
2月16日,夏家骏的信通过全国政协机要局,直送温家宝总理办公室。
得知总理的的批示,已经是全国“两会”召开之时,温家宝在批示中要求黑龙江方面对来信反映的问题,要逐一核查处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认真清理,限期解决,并指出这要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温总理在信中还对夏家骏关心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行动表示感谢。
批示的落款是2月27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黑龙江省主要领导,当即批示,并随后成立了省委调查小组,专门调查此事。
得知总理作出了批示,民工们欣喜若狂,当晚,非要拉着宋延寿出去喝酒,喝到酩酊之时,一位工头拉着宋的手说,“宋经理,你知不知道,讨不回工钱,我就没了生孩子的工具啊。”
宋延寿愕然。往下一听,才知道这位工头因没法给民工们付工资,所有施工工具全被扣了,他媳妇即将临盆,却连住院费都凑不齐,结果这事被他浓缩成了一句话。好不容易弄明白咋回事,工头们一阵轰笑。
当夜,哈尔滨天寒地冻。回去的路上,烂醉的工头们却一个劲地叫:“好暖和、好暖和。”
10年讨债皆成空
算起来,民工们被拖欠的工资一共1160多万元,不过如果比起被拖欠的工程款,这就只是小数了。
这些民工全都服务于黑龙江省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公司”),董事长韩守德告诉记者,“鸡西市拖欠的工程款,累计最高峰时达5800万元,时间跨度最长的达10年。”
在鸡西市拖欠大量工程款之后,造成的则是国际公司举步维艰,继而大量拖欠民工工资,时间跨度最长的,同样达到10年。
在民工讨薪的背后,事实上是国际公司与鸡西市的较量,是一段恩怨纠缠长达10年的历史,而今日已成冤家的两个对手,1995年开始合作时却是一见钟情。
当年主管城建工作的一位副市长,在提供的书面证词中回忆,鸡西于1992年由市财政出资3500万元,筹建一座三星级宾馆国贸大厦,用于涉外接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即因资金不继,一搁就是三年。
1995年,鸡西市为解决这一难题,将此列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列出了“五项最优惠政策”,前往哈尔滨市招商。
国际公司正是此时与鸡西市邂逅,“按照当时的合同,公司投资3000万元完成工程,开业后营业利润先偿还投资,然后前5年国际公司和鸡西市七三分成,后5年五五分成。”“按当时的测算,宾馆一年的纯利润最少400万—500万元,最高可达700万元。”国际公司因此欣然签约。
实际投入2637万元装修完工后,择良辰吉日,国贸大厦于1996年开业,所谓的五项优惠政策,实际上是纵容该大厦设立赌场等,经营不到1个月,赌场项目即被省有关部门取缔。
在国贸大厦的经营管理中,鸡西市政府派出了总经理等管理成员,而国际公司仅有一名副总经理,市政府牢牢地掌握了控制权。
在经营了3年后,国贸大厦一分钱未还给国际公司,理由只有一句话:“没赚到钱。”1999年1月1日,国贸大厦因消防设施不合格,被当地政府勒令停业。
不仅大厦停业,国际公司派出的副总经理等管理人员也被扫地出门,国际公司眼看不对劲了,几番交涉,市政府于1999年5月16日,与国际公司签下协议,分5年返还其全部投资额2637万元,但不计利息。
这个协议是由当时的新任市长丁乃今主持签订的,在协议中,鸡西市政府还明确承诺,由市财政局出据担保书,并于年底前先还500万元,次年8月前再还200万元。
不过这份盖着市政府大印的协议,事实上从未兑现,截至2000年9月,分文未付。又是数十次的交涉,2000年9月11日,双方再次签下还款协议,此次鸡西市政府将还款额砍到了2580万元,约定2001年底全部还清。
不想又是一纸空文,一直拖到2002年5月,鸡西市政府仅支付580万元,剩下的2000万元拒绝给付。
在国际公司威胁起诉的情况下,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2002年5月28日,鸡西市为此召开书记办公会,此时,丁乃今已荣任市委书记,此次会议上,决定将国贸大厦划给市煤业集团,然后由其20天内筹资2000万元,偿还欠债。
从后来的情况分析,市煤业集团对充当这个“冤大头”并不乐意,并为此设下了一个巧妙的圈套。
此时的国贸大厦,因装修老化、经营不善再次停业。煤业集团开出了条件:还钱可以,但宾馆得开业才行。
这一拖就拖到了9月份,市委决议也就成了废纸,市长吴炜于是出面协调,开出的条件是:国际公司垫资为国贸大厦再次装修,市煤业集团此后再支付这2000万元。
急于拿到欠款的国际公司只能答应,装修开始后,随着煤业集团不断追加的工程项目,到2004年2月竣工时,原本约定的1000万元装修工程,却一共花费2139万元。
煤业集团支付了2000万元,但国际公司却傻眼了:这2000万元,不管算成装修款还是欠款,鸡西市还是欠2000万啊。
事实上,除了国贸大厦外,国际公司施工的文化路改建延长工程等,也被拖欠工程款,国际公司董事长韩守德每年十多次前往讨债,“每次都是猛招待,灌一肚子酒,钱一分钱没有。”
漫漫10年讨债路,国际公司使尽浑身解数,鸡西市先后换了4任书记、3任市长,一次次盖章签字的协议都成空文,这债务仍是岿然不动。
眼看快绝望的时候,韩守德获知温总理批示的消息,不禁感慨万千,长出了一口气,他想:此番尚方宝剑在手,这债总该要回来了吧。
报告如何出炉?
3月中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成调查组,兵分两路,分别到哈尔滨市和鸡西市了解情况。国际公司提供了汇编成册的所有合同文本、还款协议、工程审计表等相关证据。
省委督查办的一位主任带队前往鸡西调查,并从省建设厅、省监察厅等单位抽调人员,一个星期后,调查组回来了。
联合调查组此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董洪喜没有服毒自杀过,因为医生证实,洗胃时董所吐为食物残渣,味属酒味,无特殊异味。
调查组甚至还拿到了董洪喜的证词,在证词中,董称自己喝多了酒之后吃了十多颗安眠药,但绝不是自杀。
对于国贸大厦的欠款问题,联合调查组采信了鸡西市的说法,在此后形成的调查报告中称:第一次装修因历经10年时间,换了4任市委书记,具体欠款短时间难以搞清,待审计和决算后付款,而对于第二次装修,则称当时合同约定为1000万元,后来实际装修费用为2237万元,对超过部分如何结算,双方多次协商没有达成共识。而对国际公司提供的欠款凭证等,调查组只字未提。
颇为有趣的是,调查小组还对国际公司反映的另一问题,哈尔滨国际机场工程长期拖欠工程款800多万元一事,给出了一个怪异的解决方法。此案黑龙江省高院已于2001年作出二审判决:机场指挥部赔付工程款及违约金共530余万元,但指挥部拒不执行。联合调查组调查后,认为此事机场已提出申诉,应由省高院再审,此前不应予以执行。而《民事诉讼法》对此有明文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的执行。”
这份长达14页的调查报告,实际上对夏家骏写信反映的问题,逐条予以否认或辩解,4月1日,该调查报告呈送国务院。
接到调查报告后,温总理很快批示了。这次很简单,只是要求将黑龙江省的调查报告转给夏家骏。夏家骏顿时坐不住了。
事实上,在调查组进行调查期间,夏家骏已经于3月14日、3月29日、3月31日至4月7日三次前往黑龙江。在这几次调查中,他发现鸡西市副市长朱玉林等人,授意公用事业局魏志勤副局长给董洪喜施压,让其改口为市里作证,董洪喜此后被迫离家躲藏,另外,鸡西市对拖欠工程款则编造了一系列的虚假理由。
3月31日,夏家骏为此上书黑龙江省委领导,并说明此事他暂缓向总理反映。两位领导先后批示:对总理批示一定要认真落实,千万不能讲假话,并要求重新派人调查。
蹊跷的是,调查报告却就在这节骨眼上签发,报送到温总理。
让夏家骏不安的是,省里第二次派出了调查组,但一周之后汇报的结果仍然不理想。鉴于此种情况,在逐一搜集证据并核实后,4月18日,夏家骏展纸起草了“关于鸡西市政府弄虚作假欺骗中央领导同志情况的报告”,夏家骏在其中写道,“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您的重要批示非常重视,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展开了调查……但我也了解到,鸡西市负责人抵触情绪很大,编造种种谎言和借口,胁迫当事人做伪证,欺骗省委调查组,打假报告,千方百计推脱责任……”
对于黑龙江呈送给温总理的虚假报告,夏家骏写道,省委领导对我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批示要求再次派调查组,令人遗憾的是,在省委领导批示的当天,当地有关方面仍将按鸡西市不实之词形成的假报告,签发报送国务院办公厅了。
夏家骏的这份报告对虚假报告逐一批驳,4月19日呈送温总理,次日,温总理第三次作出批示,这次内容同样简洁:要求派人到黑龙江检查落实。
4月26日,由建设部、监察部等部委组成的“检查落实组”,一行7人抵达哈尔滨,随后前往鸡西。据称,检查组的一位同志曾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当地政府:“这样一件事,为什么还非得要总理批示三次?还非得中央派出检查组?”并督促当地尽快按真实情况逐一落实。
主角丁乃今
在此次撒谎骗总理的闹剧中,鸡西市委书记丁乃今无疑是主角之一。
4月中旬,丁乃今被中纪委“双规”,不过导致他落马的原因,并非对总理撒谎,而是身涉省政协主席韩桂芝案和黑龙江省原省长田凤山案。
丁乃今的“双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在韩桂芝案发后,鸡西市副市长曹国辉于4月初服毒自杀,因当地矿业医院设备精良,硬是抢救过来了。几天后,省委通知丁乃今到哈尔滨汇报此事,就此一去即被“双规”。
与此同时被“双规”的,还有自杀未遂的曹国辉,以及鸡西市委秘书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丁乃今是在温总理第三次批示前后落马,黑龙江省随即往鸡西市派了两个干部:省委副秘书长邱玉泉现已接任市委书记之职,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兆力任职市委副书记。
后来接待中央的“检查落实组”,邱书记的态度就很鲜明:对总理的批示,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欠款要还,立即还,没钱想办法也要还。次日晨7时,邱书记即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还款措施。
欺骗中央的丁乃今在当地的老百姓眼里,是出名的“胆大”。鸡西是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近年来资源逐渐枯竭,煤矿下岗工人日多,人均财政收入仅为283元,为全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43.4%。
不过就在这样一个财政困难市,丁乃今却大手笔建起了全省最大的休闲广场,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达32.3万平方米,市民老王告诉记者,“一个小时也走不完。”
稀奇的是,这么大的休闲广场却建在城市的外面,从市中心步行过去得20分钟。据当地一位知情干部透露,休闲广场的建设挪用了环路建设专项资金,另外则是老办法,克扣或者拖欠工程款。
1996年,丁乃今从尚志市委书记任上提拨为鸡西市市长,3年后,担任鸡西市委书记。在官场上,戴一副宽宽眼镜的丁乃今,给人的印象是待人热情。但这样一个八面玲珑之人,却怎么会冒险瞒骗中央?当地一位官员分析,丁乃今当时正处“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
所谓“内忧”,是指田凤山韩桂芝相继案发,丁乃今终日惶惶不安,“外患”,则是去年以来鸡西连发特大煤矿事故,如果问责起来,难辞其咎。更要命的是,丁乃今已被黑龙江省列入副省级干部后备人选,刚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培训回来,正是将要提拔重用的紧要关头,自然不希望有节外生枝的事情来添乱。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则是虚报欺上早已见怪不怪,省里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丁乃今当书记这3年,鸡西报上来的经济数据,在全省名列前三名,有几个人会相信这数据是真的?还不是照报不误。”
检查组离开之后
中央检查组抵达鸡西后,随即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在检查组的监督下,到5月中旬,当地拖欠的1160万元工资款,已有900万元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而拖欠的3000多万元工程款,中央检查组则指令黑龙江省审计厅予以审计后,限期还款。
新的波折再次出现了:在国务院检查落实组离开后,即有人放出话来,“在政治上你们赢了,经济上也要让你亏损。”
韩守德明白,“这次是彻底和他们撕破脸了”,这位在宦海浮沉过的董事长,深知官场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
果然,几个月下来,审计欠款工程的进度仍然缓慢,其间,当地审计人员曾提出当时签署的工程合同无效,后被建设部直接驳回。此后,又提出已发放的900万元工资款中,需追回100多万元。
鸡西市政府拖欠的工程款,截至记者8月3日发稿时,仍然以审计未明为由,分文未付。
不仅如此,当地有人还在会议上扬言要把国际公司董事长韩守德“抓起来”。
夏家骏于是托人从北京捎话来,“谁想抓举报人,搞打击报复,就先抓我吧,信是我写的,是我向总理反映的,冲我来,我是亡命徒,管就要管到底,不把是非搞清楚,我就不罢休。”
这次与鸡西市斗法,夏家骏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让制度来保障每个官员不敢撒谎、不能撒谎,既对中央负责,也对百姓负责。”
我看鸡西问题中的选择逻辑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
看了鸡西市谎言骗中央的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胆,太大胆,怎么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中央?笔者也感到很奇怪,在总理多次批示追查真相的情况下,鸡西的官员为什么如此不理性呢?
不过,理性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的选择,都是有理性的,也就是说在选择多和少之间,会选择多,在选择好和坏之间,选择好,即使实际选择结果并不是多,也不是好。而有人之所以选择在外人看来是不理性的选择,是因为当时的约束条件下依然是最优的选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鸡西官员的三轮选择:第一轮,当夏家骏的调查结果通过信访转到鸡西市,当地有两个选择,A:隐瞒问题,B:说真话,解决问题。结果鸡西的官员选择A,其原因大概是,如果选择B,说了真话,就不得不去解决问题,不过有那么多的债务,又不可能马上解决问题,选择B无疑是自找苦吃。所以选择A。隐瞒问题能否成功,可能是基于如下判断: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有很大的成功概率,上面通过正常行政信访渠道来的信息只是说“要求当地研究处理”,力度不大,以往经历大概也表明,置之不理也不会有什么后果;而如果不隐瞒问题,那是自找苦吃。显然,第一轮的选择是非常轻松的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过,鸡西的官员没有想到,这次选择的约束条件变了,成功的概率也大大下降,其变化是在常规的行政性信息沟通机制之外,有了体制外的信息沟通机制。首先,上访信息不是通过常规行政机制上传,而是受害者通过他们偶然遇到的、人称“夏青天”的全国政协常委夏家骏上传;其次,他们没有料到,受害者会再次找到“夏青天”,而“夏青天”则会直接通过全国政协机要局给总理写信,直接向总理报告真相。总理看到夏家骏的报告首次批示,要求建设部、监察部介入,并在“两会”开会期间交给黑龙江省委书记和省长,省委书记和省长当即批示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小组,调查此事。
这时,鸡西的官员进入了第二轮选择,还是两个选择:A:继续隐瞒问题,B:说真话,交代问题,并解决问题。显然,第二轮选择B,不仅与第一次一样难以解决问题,而且还罪加一等,即承认了上次欺骗中央。而选择A,还有努力的希望,至少在现在的复杂关系网和复杂的行政运作程序中,还有回旋的余地。所以,鸡西的官员还是继续选择A。这看来是有些不理性的选择,恰恰是当时条件下最理性的选择。不过,此次选择对鸡西的官员来说并不轻松。他们不得不同时开始为进一步的欺骗工作进行运作。
欺骗省委省政府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送到中央,总理第二次批示,转给夏家骏阅,夏家骏根据自己的调查对虚假报告逐条批驳,总理见到夏家骏的报告后第三次批示,要求中央有关机关派人到黑龙江检查落实。于是,国务院建设部、监察部等部委组成“检查落实组”奔赴鸡西督查,在中央小组的督查下,拖欠民工的工资款大部分发放到民工手中。但工程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在即将开展的第三轮选择当中,鸡西官员的第三轮选择,到底是A,还是B?这依然取决于进一步的约束条件。逻辑推理是,只要他们没有到不得不选择B的地步,就会继续选择A。而要让他们选择B,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中央继续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严厉督查,直到问题解决。
据此,我们可以相信,由于政协常委夏家骏在中央与民间之间的信息沟通的不懈努力,更由于总理的多次批示,以及中央各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严厉督查,可以相信鸡西官员最终虽然由于选择的路径依赖倾向于一直坚持选择A,最后也不得不逐步让步,选择B,也就是配合中央督查,解决存在的问题。
鸡西的问题解决了,但地方骗中央的问题是否都会得到解决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上去思考地方骗中央成功的原因,并从制度上来思考解决地方欺骗中央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这是一个更为重大的课题,一言以蔽之,从长远来说,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从短期来看,着重各级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强民主决策,改革财政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