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3日电
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高考上海市本科院校(提前批和第一、二批)录取工作已于7月26日结束。有关方面的统计情况显示,上海地区院校和外地院校冷热明显,上海市考生不愿意报考外地院校的情况依然如旧。
暨南大学:0,兰州大学:0,天津大学:0,北京化工大学:0……这些全国知名高
校在上海却遭到了冷遇,最低线上人数都是“0”。据了解,在上海,共有20多所外地重点院校没有考生填报。
记者注意到,能够在一志愿就完成招生计划的外地院校,基本上都是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以及南京、杭州、武汉等距离上海较近的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重点高校,而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校则遭遇冷落。
与外地重点院校减招相对应的是,上海市有2000多名一本线上的考生,放弃补填志愿的机会,参与到本市二本院校的激烈竞争中;另外还有300多名考生早在一本录取开始前,就选择了撤销志愿。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介绍,去年外地重点院校中也有400多个招生名额被白白浪费。
实际上,近几年来,上海市有关部门一直鼓励上海市考生报考外地高校,为此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记者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了解到,今年上海市对报考外地普通高校的考生实行了三项优惠政策,包括:毕业后户口迁回本市,录取时适当降分,以及一次性经济补贴。
不过,虽然既降分,又补贴,还把户口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但外地高校还是很难吸引上海考生的目光。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市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而上海考生的“本土意识”较强烈,为了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上海考生不愿意到外地上四年的大学;同时,上海本身高校众多,也不乏复旦、上海交大、同济这样的名校,有在本市上大学的可能性。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指出,每年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计划占本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是稳定升学率和扩大升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高校是根据上海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经济建设需求安排在沪招生计划的,招生专业有的是上海需要的紧缺专业,有的是上海高校不开设的专业,就读这些专业可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发挥专业特长。因此,如果减招对上海人才的培养将是很大的损失。(周凯)
特约编辑: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