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碱,俗称砒霜,含有三氧化二砷,正常人食入5~50毫克砷即可中毒,0.06~0.3克可致死;工业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主要用于造纸业和纺织业;甲醛,长期摄入会引起肝癌、鼻咽癌、胃癌等严重疾病,一次性摄入10克可致人死亡。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化工原料。然而在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的十多家
水产批发商竟然用工业碱、双氧水等“
泡制”毛肚、黄喉等水发产品。
现场目击毒毛肚加工
根据知情人举报,记者于6月5日下午来到位于成都站华路9号的批发市场。市场里生意兴旺,有的餐馆直接开车过来购生鲜、蔬菜。听说我们要找做水产批发的,市场里的生意人便指向市场角落,说那里的几排商铺就是。
人一走近,一股恶臭就扑鼻而来。除了门牌号码不同,这些商铺的“表情”十分相似:地上都摆着泡毛肚的大塑料盆,有的泡的是黄喉、干笋、蹄筋等。盆里的“水”,有的十分浑浊,散发浓重的碱味和臭味,有的则比较清。大部分店门口的空地上都堆放着成捆的未经泡制的干毛肚。每家店铺都有人戴着胶皮手套忙着处理毛肚。有的还将泡过的毛肚放进锅中,奋力搅动。走进一间店铺,两名店员对我们这两个说一口普通话的来客上下打量,看起来很有警惕性。
“这毛肚怎么卖?”
“毛肚今天不卖,明天再卖。”
店员边回答,边盯着我们肩上和手里带的包,看来电视里针孔摄像镜头已经为国人熟知了。
“那多少钱一斤啊?”
“四五元吧。”
与鲜毛肚每斤20元左右的价格相比,这种经历过碱烧汤煮的毛肚的确有相当的价格优势。
记者从泡着毛肚的大盆中拈起一块轻轻用手一掐,毛肚居然烂了。按说生毛肚应该是很有韧性的。同行的朋友说,这是因为毛肚已经被工业碱“烧”烂了。他还告诉记者,这种毛肚就是丢到锅里,煮再长的时间,它也依然会是脆生生的。一个食品批发摊的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里做水发货的都是下午泡,第二天卖,每天下午批发市场都被卖毛肚的人搞得臭烘烘的。
记者与朋友一起从水产批发市场转了一圈后,走出市场前回头一看,只见一整排商铺的店员都走出店门站在店外,朝着记者走的方向指指戳戳地议论着。之后便发现,一名身着白色T恤衫戴着墨镜的青年男子尾随我们而来。等我们上了出租车离开,他才回身走进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食客与监管者为何一再“宽容”
毛肚、黄喉等都是火爆全国的川渝火锅中经久不衰的流行菜品。对这些水发货屡遭毒手的“猫腻”,食客并非全不知情。
走访罢水产市场,记者在四川省工商局采访后,与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一起吃了火锅。席间他夹一筷子毛肚笑说:“我是个老成都,我听说了成都水产品批发市场有用砒霜泡毛肚的事。说句实话,那样泡过的毛肚口感更好,脆,好嚼。那些正常方式泡出来的毛肚,我反而不愿意吃了,咬着费劲。”
一位在成都高校工作的老师听说成都有商贩对毛肚“下毒手”后,疑惑重重:不是听说砒霜还是中医中的一味药吗?吃了用它泡的毛肚又能有什么事呢?
食客们对有毒水发产品竟如此“宽容”,为了美食,不惜拿健康“开涮”。而与之类似的情况,是在记者将在水产批发市场所见的毒毛肚加工过程讲述给四川省质量监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有关人员时,没有一个部门表示将对记者反映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只有省工商局表示了对这一情况的关注,但又对记者说“前几天好像有卫生部门的去查了”,之后便不再提起此事。
食客的“宽容”,为有毒水产品打开了需求之门。而监管部门的“宽容”,则使得有毒水产品攀上食客餐桌的市场之门洞开。仅从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天至少有数百公斤毒毛肚流入大小餐饮企业,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水发产品安全现状堪忧
据调查,目前在水产品加工中违法使用甲醛、双氧水、工业碱,已经成为水产加工行业的“潜规则”。就在今年4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南京一些水产品加工小作坊的黑心小贩,用甲醛、烧碱、双氧水等发制牛百叶、黄喉、鱿鱼、海参、蹄筋等干货,“把水变成货,再把货变成钱”。这些水产品有几个“优点”: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易变质腐烂;“卖相”特别好,颜色和质地都很招人喜欢;能很好地保持水分,换句话说,就是能增加重量。
许多知情人士对水发产品安全现状表示忧虑。由于水产加工行业的现状是加工点多数存在小、散、乱问题,加上产品从加工到流通上市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是两三天时间,监管者要做到察毒、堵漏,困难很大。
在北京锦绣大地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田立峰在接到记者送检的毛肚后感慨说:“媒体真应该好好呼吁一下,对食品这块,这么多部门在管,可出了事后哪个部门都不管。我们检测部门能做的只是受人之托,检测有限的项目,像毛肚,一般只检测甲醛。可是难道说检测甲醛合格,就能说明这毛肚是安全的吗?”
据了解,目前许多商贩在加工“毒水发货”过程中,在甲醛这一项上,已经有能力“精心处理”使之很难被查出来。而加入工业双氧水、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等化学物品的“毒发水货”却轻易过关,甚至被装进“绿色农产品”的包装袋里在各大超市公然销售。(记者许小丹)
责任编辑: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