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风云变幻的汽车行业,重组和整合本是司空见惯。当国外汽车巨头以重组和裁员降低成本、冲击国内汽车市场之时,在车市持续低迷、价格风暴呼之欲出、跨国巨头纷纷增资扩产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汽车企业也开始了整合和裁员之举,或者,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告别暴利时代的开始
自从去年年底,
裁员开始在全球汽车业颇为流行,从美洲、欧洲到亚洲,从世界知名企业到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无不在企业处于低潮的时期作出了裁员的决策,国际汽车巨头的裁员声更是不绝于耳。
裁员声声声入耳
先是福特,福特汽车去年10月宣布在全球裁减1.2万名员工,占该公司全球35万名员工的3%。紧接着通用汽车公司发言人凯瑞.克里斯托夫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已经在美国裁减了4400名白领合同工人,相当于该公司合同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此前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这种裁员不是大规模、同时间进行的,而常常是今天在这儿裁5个,明天在那儿裁10个。
然后是德国大众汽车今年3月中旬表示,公司预计第一季度盈利表现“糟糕”,并宣布一系列裁员计划,将在今后两年内节省20亿欧元,并削减5000个职位,其中半数在德国。5月底,濒临绝境的日本三菱汽车宣布,为实现公司重组计划,决定要求1200人提前退休。此前接二连三发生的三菱汽车召回维修事件,令公司效益大滑。今年2月,三菱宣布将裁员9500人,以期经过重组恢复元气。
而一向效益不错的戴-克竟然也在7月份宣布,将裁减1万名左右生产豪华轿车奔驰C、E和S系列轿车的工人,并关闭在德国的一家车厂,并且宣称由于科技创新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裁掉这些工人并不会影响奔驰的产量,事实却是,如果不裁员省钱,就没有余钱去研发新的车型!
汽车是个赚钱的大买卖,但近来几个汽车“老大”的日子却都过得紧巴巴的,各家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勒紧腰带过日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兼并重组的阵痛
实际上,由于国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后利润化”时代,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各大汽车公司一直在寻找抢占市场争取主动的良方。走联合、兼并、重组的路,曾经普遍被视为重新“洗牌”的好方法。以德国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携手重组为标志,上个世纪末各大汽车公司间一通“忙乎”,形成了6大集团和3个独立公司的新格局:即通用汽车、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尼桑-雷诺等6大集团和本田、宝马、标致3大独立公司。新的格局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新的整合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渗透市场的目的。
但是,联合、兼并、重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重组以后,两个公司职能相同的部门势必会发生管理上的冲突,再者,由于重组后分工更细,生产技术的提高势必带来工作岗位的相对过剩,因此,每一次大的联合、兼并、重组之后,都会出现一次大的裁员风潮。国际汽车市场的利润率下降和市场的供大于求,更加剧了裁员的力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杰克.史密斯曾经无奈地说过,汽车厂要想在制造这个环节上争取更多的利润已经几乎不可能。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各大汽车公司的产能放空,汽车市场的产量过剩现象日趋严重。据悉,去年全球的汽车产量过剩已达到1000多万辆,而国内汽车的积压到6月底也有40.1万辆了。一方面要竞争,一方面又挣不到钱。如此这般,出现业绩不好、裁员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国内企业的新动作
兼并重组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行为,在国外大企业兼并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已经“井喷”了两三年、而今陷入低谷的国内车市,由于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
开国内汽车企业重组先河的是2002年一汽和天汽的案子。天汽集团是国内老牌子的汽车企业了,但是由于主打车天津夏利有较多债务,夏利汽车公司不得不寻求一汽帮助,并大量裁员。由于天津夏利有较多债务,夏利汽车公司将不得不经过大量裁员,而且天汽集团原有夏利品牌的产品也将会被拆分,一部分并入一汽。这次裁员的力度不可谓不狠,按一汽要求,天汽的6万职工只留1.5万人。
另一个在业界震动颇大的就是吉利,今年6月底,在吉利集团汽车销售公司的整合会议上,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对原有的销售公司进行了整合,吉利和华普两家销售公司整合到一起,并对剩余人员进行了“分流”。在车市持续低迷两个月后,对市场反应最为敏感的民营企业吉利开始“减员增效”。此前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和上海华普销售公司在北京各有3名派出人员,两个销售公司整合后,负责北京市场的销售人员只留下4名。在北京这样的重点市场,吉利的裁员比例都达到了1/3,全国各地销售公司派出人员的裁减就更不用说了。
在车市持续低迷两个月后,低价位的吉利轿车已经没有太多降价的空间,在车市低迷利润下降的同时,吉利首先开始裁员,迈出了同国际车市接轨的关键性一步,这也是国内汽车行业近几年来首次因为市场原因的裁员行动,难能可贵。
当然,裁员和招聘一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正常手段,而不是目的。裁员可以整合人力资源,从而使企业变革机制和管理,裁员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工资支出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当企业遭遇困境时,发挥的将是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亏损的巨大作用。在中国车市虚火下降,走向冷静和理智的现阶段,裁员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车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