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境贫困,面对现在少则几千、多达上万的学费犯愁。高额的学费会不会成为贫困生上大学的“拦路虎”?记者昨天采访我市部分高校的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各所大学一般都建立了助学体系,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和生活补助等方式完成自己的
学业。
助学贷款门槛降低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实施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政策与以往相比,给了大学生更多实惠,延长了学生还款的期限,即由目前自学生毕业之日起开始偿还本金、4年内还清,改为实行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1至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另外,如果借款学生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后,经批准还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
海大学生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办法实施后,预计会有更多的贫困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而学生毕业后的还款压力也将降低。据介绍,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助学贷款发放比例在20%以内,一般每年借款额度在6000元以内,基本上能保证大部分特困生的需求。
半数人能得奖学金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各高校都设有奖学金,本科院校的奖学金覆盖面超过了50%。而且,与以前相比,奖学金的项目更多,奖励金额也大幅提高。高考成绩特别优秀的新生有机会获得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入学奖学金,学生在校期间还有机会获得各种综合性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
我市某高校学生处有关人员表示,该校除了校级奖学金,各学院甚至系部也争取到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的赞助,设立了各种专项奖学金,“我们学校奖学金发放面占到在校生的70%以上,个别突出的学生一年光奖学金就能拿到一万多”。
校内打工挣生活费
有不少贫困生,入学时的学费通过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筹齐了,可是上学期间的生活费也不是一笔小支出,这些学生该怎么办?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大学里一般都设有数量不等的勤工助学岗位,特困学生入学后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通过“校内打工”获得每月一定数额的“助学金”。海大目前仅校内就设有近两千个勤工助学岗位,“上岗”学生每月能拿到150元左右的报酬。而青科大助学岗位“竞争上岗”则使特困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除了勤工助学,大学一般还对特困生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也可以解决这部分学生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绿色通道”避免弃学
极个别的特困生,在大学入学前仍未能筹足学费,可以考虑走“绿色通道”,避免因交不上学费而弃学。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在当地民政等政府部门开具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入学后立即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学校在审查后确定减免特困生的学费或同意学生缓交学费。(记者姜好)
特约编辑: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