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教育让学生知道做错事应该承担后果,与其让他们一直生活在蜜罐里,到社会上才知道什么叫挫折不如提前让他们懂得人生。”杭州某高中一位老师对记者说。
大清早被罚扫
厨房
凌晨4点,同学们都在酣睡,初中生李捷却不得不起床赶到学校厨房,跟着高师傅洗 菜、切菜、烧饭、把做好的早饭端到餐厅窗口,等学生吃完后再整理、拖地、洗碗、然后准备午餐……
这不是学雷锋,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学校对李捷的惩罚,因为他前一天对高师傅“出言不逊”。
那天,李捷嫌餐厅的菜不好吃,故意打翻餐盘,被高师傅喝止,要求他捡起打翻的饭菜。他一时恼怒,对着高师傅嚷嚷:“我爸爸出钱让你们给我烧饭,你们就应该好好烧。”
李捷是独生子,父母因为忙于生意一直请保姆照顾他的生活,养成了他骄纵的脾气,从不懂得尊重别人。经过“惩罚性”教育,李捷在劳动中体会到了餐厅师傅的辛苦,原来怕脏怕累的他现在当上了班上的劳动委员。
让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
让孩子懂得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是杭州宋城华美学校目前正在中学部尝试的“惩罚性”教育。学校认为,孩子到初中,已经具备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在学生入校前和学校签订的一份特殊的《协议》中,详细规定了学生触犯哪些行为应受到哪些相应的惩罚。
“罚”的主要方式则是做社会实践。比如跟着父母去上一天班,访问残疾人、下岗工人生活状况,到贫困山区去体验生活,做社会调查等,做完后必须写出实践过程和自我感想。
华美学校副校长张聚杰对学校此举的解释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已经被宠惯了,家长是他们的生活保姆,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保姆,假如我们整个社会只是简单地一味以孩子为中心,如此成长的孩子就会缺乏对社会和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
赢得家长老师赞同
与当前普遍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的教育理念相比,学校的这一做法显然背道而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杭州某媒体对此举开展讨论时,竟引起许多家长和老师的一致赞同,认为其值得推广。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味强调关心和鼓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在多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的朱强荣先生如此表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们简直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在杭州某高中就职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现在社会、家庭对孩子已经够宠爱了,到了学校老师如果还只是一味地知道表扬却不敢批评,只会害了他们。”
家长包女士说,现在的孩子不是缺乏关爱,而是太娇惯,口头上的教育不会令他们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华美这种体验式的惩罚教育既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又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找到自己原先的认识错在哪里。“只有受过挫折才会珍惜。”
杭州一所知名中学杭二中的叶老师说,他们学校也曾经想要尝试这样的教育,但始终没有开展起来,其中最大的顾忌就是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