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参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国际性人群疾病调查昨天在市北区启动。这项中英合作“中国成年人慢性病前瞻性调查”旨在找出不同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整个调查将历时10余年,全国有50万人参加,我市占其中的十分之一。
市疾病控制
中心慢性病防治专家对记者说,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致的死亡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已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按目前死亡率水平推算,成年人中约90%的死亡均由各类慢性疾病所致。今后,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某些慢性病的发生将会逐年下降,但众多慢性病的死亡率水平将会因吸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进一步上升。此外,人口老龄化使未来人群中中老年人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慢性疾病的总死亡人数将随之上升。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专家对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地区人群中的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随年代变化而改变。这些区域间的发病差异以及同一人群内疾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不受群体遗体因素的影响,而主要反映了人群后天生活环境中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危险因素(如生活、饮食、行为等)暴露的差异或变化。如果能从群体范围内找出各种不同疾病的致病因素,并有效地加以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影响,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而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是探讨慢性病致病因素的最有效和科学的方法之一。
此项调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联合实施。调查在我国确定了10个调查点,其中农村5个、城市5个。我市的市北区被定为城市点之一,调查人群为35岁至74岁的成年人。
从昨天起,市北区首先在宁夏路、登州路、冠县路、利津路和浮山后社区启动了调查项目。
整个调查包括基线调查、长期随访监测、重复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四大部分。基线调查预计将持续3年,主要涉及问卷、体格检查和采血三大部分内容,目标是建立一个研究慢性病发病规律和致病因素的人群健康情况基础数据库和血液样本库。基线调查结束后,研究中心将通过当地医院、社区医疗保健网和疾控中心等定期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其持续时间至少达10至15年。每隔5年,还将在调查点内随机抽取部分对象进行全面复查。
此项调查采取自愿原则,被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是保密的。基线调查结束后,被调查对象可得到本人参加体检的10余项体检结果报告单、由电脑生成的保健建议、医学咨询人员提供的医学建议,调查还向每位接受调查者赠送一本《常见慢性病保健手册》以及一份小纪念品。(本报记者王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