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站长史传国告诉记者:“从19日河水流量恢复正常以来,第三次调水调沙带来的泥沙形成的新淤地已经向海里推进了1.5公里多,目前至少新增湿地1万亩。”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
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淤积而成。自上个世纪70年代始,黄河断流加剧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虽然黄河断流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从黄河上游注入河口湿地的水量明显减少,淤积在河口的泥沙含量也在逐年下降,由此也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由于海水倒灌引起的侵蚀作用,整个淡水湿地的面积逐年减少,一些依赖湿地生存的动植物也明显减少。
自从2002年国家对黄河实行首次大规模的调水调沙以来,调水调沙已经成为我国治理黄河与开发的重要转折点。经过连续三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不仅使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有所恢复、漫滩几率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新淤地面积又开始增长,有效地缓解了近年来由于海水侵蚀入海口湿地减少的现象。
2002年第一次调水调沙后,随着黄河来水的增大和泥沙淤积的增加,已停滞多年的黄河口湿地又开始增长。而今年6月9日的第三次调水调沙向河口输沙造地的效果尤为显著。据悉,这次调水调沙试验总计下泄水量43.75亿立方米,黄河下游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河道过流能力提高600立方米每秒,共计6071万吨泥沙冲刷入海。而在最近3年内,黄河平均每年入海泥沙0.17亿吨,造地与海水蚀退基本持平。因此此次调水调沙成为近3年来黄河三角洲新增淤地最明显最多的一次,仅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新增和恢复的湿地面积就达到1万多亩。
■相关资料
自1951年以来,黄河水共挟带泥沙470亿吨进入我省,其中有42.7亿吨沉积在黄河河道,有427.3亿吨入海,50年间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小浪底水库运用近3年来,平均每年入海泥沙0.17亿吨,造地与海水蚀退基本持平。□记 者 魏 东 贾瑞君 通讯员 宫振伟 报道
责任编辑: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