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余秋雨的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又受到质疑。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古远清教授向《金陵晚报》发去对余秋雨这部“文学性人生回忆录”的看法,“质疑余秋雨自传的真实性”。
据报道,余秋雨《借我一生》写作始于2003年,初稿成于2004年三四月间,整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自己的童年、大学经历,一直写到当戏剧学院院长,以及他写作文化苦旅、山居岁月、千禧之旅的历程。在新书里,余秋雨一改以往“不分辩”的态度,首次集中回应了一直以来外界批判他的诸多“罪状”。其中在书中第二部分“文革”经历中,余秋雨用了10万余字描述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所作所为,坚称:他自己“从来不是‘石一歌’的成员,从来没有参加过‘大批判写作组’”,“那段时间我在外地军垦农场劳动,没回过上海一天”,“谁要说我是‘石一歌’的成员,就是对我的诬蔑。”
古远清指称,看了《借我一生》其中的两章,给人有“余郎才尽”之感。“他过去不是靠打官司来延续自己的文学生命,就是靠克隆自己,把过去的旧作改头换面,用《笛声何处》的新名出版。这回却是在‘痛说革命家史’。”他认为,“《借我一生》中对父亲的遭遇不乏生动感人的描写,可一轮到他写自己在‘文革写作组’的经历时,能掩饰的就尽量掩饰,不能掩饰的就公然造假。如他说自己在‘文革十年间从未参加过任何大批判’,就是典型的谎言。”
对于这些说法,记者20日试图联系到余秋雨,听听他的说法。电话打到他家人那里,家人说他不在上海,稍过几天再联系。随后又找到他的秘书金克林,金克林称这样的报道他没有看到,无法回答。(陶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