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繁荣时,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一旦车市不景气,很多问题就会快速地暴露出来。”———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在汽车业进入“冰封期”时,集各种矛盾、压力于一身的4S店运转显露疲态,有的甚至倒闭歇业,4S店大洗牌的时代已为期不远了。
“四川成都一家极具实力的经销商因难以承受亏本的压
力,无奈只能转让其4S店。虽然价格一降再降,可仍无人接受”。当降价、减产、销售低迷都已被人们熟视无睹的时候,这则新闻如同一道落雷,再次震撼了人们对车市日益麻木的神经。
据有关媒体披露,四川成都的这家经销商,意欲把4S店连同土地、展厅、维修厂一起转让出去,开价从1800万元降到1500万元,但仍然找不到买主。这个4S店在四川成都已小有名气,怎么不想做了呢?该店总经理不无伤感地表示:“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品牌店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但商场就是战场,市场低迷,厂家政策不调整,卖是亏,不卖也是亏,索性不做了。”
成都地区已有多家4S店倒闭、转让,其他地区传出的消息也不很乐观:“到年底,北京的4S店必然有一次彻底洗牌,平均每个品牌都会有2到3家倒闭或转让。”“今年,上海近8成经销商将遭遇洗牌”……种种迹象表明,以4S店为模式的营销大厦开始出现动摇之势。
4S店模式风光不再
前几年,如果哪家经销商跨进4S店的门槛,也就意味着抱到了一棵“摇钱树”,广州本田经销商就曾经创下3个月收回成本的4S店神话。2003年,众多资金潮水般涌入汽车品牌专卖,北京现代准备建造100多家4S店的计划一出,报名竞标者达到了2300多家。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以往种种却已经成了许多车商心中永远的记忆。4S店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
一般情况下,建中高档轿车的4S店,固定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建一家经济型轿车的4S店最少也得1000万元以上。前两年,一家4S店一年赚500万元的可能性比较大,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正常情况下,一家4S店能够在4至5年内收回成本。但随着汽车品牌和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厂商给一家4S店的利润最高不会超过7%,一些厂家选择部分折现、年底根据销量返点的方式激励经销商售车。这些手段使去年赚500万元的经销商今年可能只有200多万元利润。这样,收回成本变成了10年,这还是在经营状况持续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稍有闪失,就只有自食苦果。此外,厂家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希望“多子多孙”,反正建设网络的费用不用厂家自己掏腰包。其品牌4S店遍地开花,超量建造的4S店导致利润进一步摊薄,苦挨日子的经销商日益增多。
如今尽管车市低迷,各大汽车制造商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依然坚守着4S店的建设标准。个别厂家甚至嫌授权经销商的展厅不够标准,要求他们投资建新店。商家疾呼,市场变了,厂家应该及时理智调整政策,和经销商一起度难关、抗风险,同时要根据市场增量建店,不要盲目扩张网络。而从欧美和日本的情况来看,中国现在的4S店无论规模还是投资,都是超“国际水平”的。这样大的投资,一旦厂商出问题或出现经营危机,后果不堪设想,这导致以往削尖脑袋进入4S销售模式的经销商,开始纷纷另谋出路。
沈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