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8幅地块,3幅竞争拿地,3幅自然出让,2幅无人应价流拍,这是7月10日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今年第六次公开挂牌竞价出让会上传来的信息。与去年同期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均属小地块、动辄总价过亿元的火爆场景不同,本次拍卖会的8幅地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上下,竞争最激烈的一幅地成交时不过比底价上
涨了20%。
事实上,5月份苏州土地储备中心举行的第五次拍卖会上已经出现了“冷场”现象,6块参加拍卖的土地3块流标。由于今年以来地块流拍现象频频出现,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苏州地价高于未来市场预期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朗,调整地价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土地拍卖都是房产市场的“晴雨表”,业内人士和购房者因此预测6月继续高开高走的苏州房价会随着地价调整而“水落船低”,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中房指数系统高级分析师陈晟。
陈晟认为,此次拍卖进一步证实了目前金融政策不明情况下一些资本雄厚企业的观望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土地可以被看作一种货币,它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对于市场而言,土地价格回归正常是件好事情,”陈晟表示,“在目前的三级市场上,稳定是一个主旋律。”
陈晟同时指出,受到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正经历洗牌,在双轨制的大背景下,地块拍卖并不是开发商拿地的惟一途径,这也是造成此次土地拍卖“冷场”的原因之一。由于目前苏州方面加强了土地核查力度,规定对征而不用的土地,超过两年的将依法收回,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小开发商持有土地的难度。原本是“香饽饽”的土地,正变成一些实力薄弱开发商手中的“烫手山芋”。个别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开发企业已经开始采取寻求资金、利润共享的“傍大款”式解决危机。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如中海等已经改变策略,预留资金等待上门寻求合作的土地项目。
有数据显示二季度江苏省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8.06,比上季度下挫18.64点,跌幅居八大行业首位。对此陈晟的理解是,相对于以前市场的盲目自信而言,现在的情况比较正常。“目前大开发商持币等待、小开发商信心略不足的局面对于市场的长远发展反而有利,是件好事情。”
特约编辑: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