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合资项目于北京正式签约之际,本报记者就青岛港发展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交通部部长张春贤。
新经济:您对四方合资经营前湾码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符合交通部港口发展规划。能否介绍一下这个规划?
张春贤:据预测,2010年中国的集装
箱可达到1亿标准箱,实际上是1.2亿标准箱;2020年测算是1.7亿标准箱。这是个什么概念?1978年刚起步发展集装箱时,全世界只有几十万集装箱,到今年底,全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达到4500万标准箱。美国今年底可望达到2800万标准箱。这说明我们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集装箱运输大国。所以说,已经跻身中国三大集装箱大港行列的青岛港,通过这一码头合作项目,将在未来几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经济:青岛港提出要建设中国北方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转港,对此您作何评价?
张:青岛港目前已经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地区枢纽港了。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这两个目标都是很有根据的。一是中国经济在北方港口布局中的确需要这样一个重要的港口。二是东北亚地区正成为集装箱生成量极高的地区,周边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扶持港口发展,青岛港能够提出建东北亚的中转港,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当然,一个航运中心的产生要经过不断的优胜劣汰和完善的,我相信通过青岛港的努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会实现这个目标。
新经济:据说国家已经准备在大小洋山港尝试类似自由港区的特区政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青岛港要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转港,必须在自由港区政策上有所突破?对此您怎样评价?
张: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搞港口建设时,尤其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时,都很重视自由港区的建设。从交通部而言,我们支持这个设想。但这还需要海关等其它相关部门拿出一整套适应这个变化的相关办法。现行监管模式曾经在某个阶段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但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G DP对外贸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23%,超过了美国、日本。而且今后这种依存度还会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上看,确实需要尝试某种形式的更加高效的与国际接轨的港区政策。
新经济:很多人提出,在大小洋山港建成之前,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中还没有码头可与前湾港相比。这是否也意味着青岛港要建成国际中转港,实际只有5年的时间。错过了这五年,青岛港可能将丧失机遇,沦为支线港。因此,在最近三五年内积极争取在青岛港尝试类似自由港区政策已是迫在眉睫?
张:这取决于国家对这件事改革的进程,交通部会大力支持和推动青岛港在这方面的突破。
新经济:你怎样评价四方合资经营前湾码头项目?
张:这是目前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中最大的一个码头合资项目。70多亿人民币投在一个码头上,总量是非常大的。另外,合资经营的码头岸线达3400米,国内目前还找不出岸线如此集中的码头。
在青岛港联姻世界航运三巨头合资经营前湾码头,是个很好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合资方式符合交通部倡导的中国港口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带了个好头。
要做一个国际性的中转大港,必须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而这些世界级航运巨头是最熟悉国际惯例的,甚至有不少标准就是参照他们制定的。如果一个港口容纳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航运企业,吸收消化了世界航运业最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就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我希望这个合资项目成为中国大陆沿海港口走向开放的一个典范。
新经济:此次合资经营前湾二三期码头的四方股东均对前湾四期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您是否认为将前湾二三四期纳为一个整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前湾码头的规模效益?
张:关键看市场有没有这个需求。青岛港能把3家世界著名船公司拉到一起,说明了青岛港这个地区的经济成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时,青岛港自己的特色也打动了这些船公司。这种强强联姻解决的是将来可以不断地增加腹地,满足青岛港的需求。如果合资公司运作成功,市场有这个需求。一般地说,集装箱运输能够把资源整合起来,管理效率能够得到提高,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这个角度上讲,将来把四期与二三期合起来运作,是有利于港口发展的。
新经济:您能否对青岛港的发展道路作一评价?
张:青岛港是一个很有特色企业。青岛港的今天是靠干出来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闯出来的。青岛港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更离不开他们这个班子的努力和全体员工的奋发图强、卧薪尝胆。
良好的士气,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懈努力的追求和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是我对青岛港特色的简单总结。本报记者辛梅
2010年中国的集装箱可达到1亿标准箱,实际上是1.2亿标准箱;2020年测算是1.7亿标准箱。我们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集装箱运输大国。已经跻身中国三大集装箱大港行列的青岛港,将在未来几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